第10章 靈盺拒下王孫娉,文蔓染疾魂歸天(1 / 2)

話說黃萍自與楊青別後,本想著慢慢會忘記楊青,殊不知年歲漸長,思念卻更甚。隨著黃萍慢慢長大,越發漂亮起來,上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而黃萍唯獨還念著她的徽平哥哥,一律拒絕的上門提親的人。黃稔心中著急,但也沒辦法,母親聶芸更是常常待在黃萍閨閣中勸說,但無奈黃萍油鹽不進。這一日,一朱姓人家上門提親,黃稔好生招待,當今姓朱的,大都是王侯之起了家,他黃稔還不曾得罪得起。隻得先應下:“朱公子文韜武略,小女能嫁入你們家倒也不失一好去處,但我還需遵從小女的意思。”朱公子也不責怪,隻是應下,隨即便離開府去。

黃稔已經六十九歲,眼見時日無多,倒也操心小女婚事。自黃稔被提升為南京工部尚書,不久便向武宗提交辭呈,武宗幾番挽留,終未能留下黃稔,六十八歲時,黃稔便已退休在家。整日張羅黃萍出嫁之事,一年多過去,竟毫無進展,黃稔不免覺得頭疼。

正德十二年,蒙古韃靼部落首領小王子率五萬大軍金帆應州,武宗此時正在應州出巡,遂正麵與韃靼部落展開交鋒。由於皇帝在陣前掠陣,明軍士氣大漲,武宗更是身先士卒,親自衝鋒斬殺敵人。短短數日,韃靼部落便大敗而回,武宗大震,回城大賀。:“此戰將士英勇無比,數日便擊退敵軍,足見平日訓練有素。朕今親自衝鋒,又有將士奮勇,才有得今日戰果。”武宗最終提升武將十七人,數人連升三級,這也引起了朝中文臣們的不滿。黃稔聞言,也隻能歎一句:“聖上親武臣而輕文治,他日必有禍亂朝綱之人出現。”好在黃稔已然歸老,也不好再多說些什麼。

晚宴時,黃稔給黃萍說到白天提親之人。黃萍默不作聲,近年來對於提親之事早已見慣,也隻當是哪家登徒浪子前來胡鬧,並未曾當一回事。聶芸亦在一旁勸道:“盺兒啊,之前你不肯嫁,我隻當你年齡尚小,還惦記著狀元郎罷了。而今你已十七歲,卻還未嫁人,這對於我們黃家,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啊!”

黃萍道:“母親教訓得是,但盺兒自知有識人的本事,若嫁不得一如意郎君,不如不嫁!”

聶芸道:“自古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縱使你這般挑來揀去,何時才能嫁出去啊?”

黃萍道:“那也無礙,嫁不出便上山當尼姑去,也省的你們二老整日操心。”

黃稔大怒,憤而罵道:“不肖子孫!自古婚事,哪個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容你這般任性,這世道還有幾個姑娘能嫁得出去?”

黃萍也不懼,出言反駁道:“別家事情我不管,但此事關盺兒一生,容不得半點馬虎。”

黃稔暴怒,站起欲打黃萍,黃萍亦起身,憤而離席。

翌日,黃萍心中還有不快,正打算出門去,忽見一公子翩翩而來。此人正是昨日上門提親的朱公子,他叫朱厚平(字康允),是當朝皇帝朱厚照同祖父的兄弟,襲伊王之位,也算得上是個皇親國戚。黃萍見此人生的白皙俊朗,甚是耐看,又見朱厚平進門而來,正與她撞上。朱厚平連聲道歉,黃萍也趕緊輕拂衣角,滿臉羞紅。管家見此景,連忙招呼上前,跪在朱厚平麵前:“拜見伊王!”黃萍見此,也準備俯身拜去,但被朱厚平攙了起來。隻是對管家說了句“不必多禮”,隨後招呼管家站起身來。

黃萍這才明白麵前之人的身份,黃稔尚且不敢得罪他,她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了半個字,所以也不敢多有言語。朱厚平見黃萍出門,便邀其出去走走:“小生見過黃小姐,今日不知這等幸運,碰到小姐正打算出門,不如讓康允陪你一起過去?”

黃萍道:“奴家隻是出門趕市,挑的一兩件閨房玩意兒,公子怕是不便同往!”

朱厚平道:“既然如此,既然我們已然見過,我便直說來意。我是襲封伊王朱厚平,特來你家提親,如果你沒有什麼意見,我可擇日下聘!”

黃萍道:“謝公子抬愛,靈盺早有心儀之人,還望公子高抬貴手,另擇良人吧!”

朱厚平不死心:“不知對方是誰?而今你都年十七了,卻不曾見他上門提親來!”

黃萍道:“隻當是我一廂情願罷了,靈盺此生非他不嫁。”隻因之前算命先生說過他們曾有緣分,自此黃萍便認定了定然隻肯嫁楊青,若有人逼迫她,她寧願死去。也正是如此,黃稔也不曾敢逼迫她,而今十七歲還未嫁人,也慢慢成為黃稔的一塊心病。

朱厚平見黃萍執著如此,也不再強求,轉身離去。別看朱厚平似乎是個紈絝公子,但他確實十分有教養,憑黃萍拒絕了他,他也不曾有報複黃家的念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