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意心裏很清楚,爺奶、大伯、小姑,是父親割舍不掉的親情,打他們這樣無知者無畏之人的臉,並不能讓自己感到心情舒暢,相反,更像是在用小刀一次又一次的割父親的心。
不如就這樣內裏一次斷幹淨,維持著表麵上的和諧,逢年過節,父親還能買點禮品回來看看爺奶,也算是盡了做兒子的一份孝心。
程意對付他們,感覺就像是給螞蟻畫了個圈兒,簡單又無聊。
現在這樣,就會很好的維持一個大家都很好而又老死不相往來的舒適生活。
一家人看著程意數錢,一天掙100多,這是敢想的?
程林到現在還暈暈乎乎的,劉淑芬興奮到雙眼泛光,說道:“一天一百多,30天就3000多,咱家這些雞,養半年也才掙3000多啊。”
“才?”
一家人齊齊看向老媽,咋感覺這時的老媽有點嬌憨呢。
大嫂也說道:“媽說的也對哈,這麼一比較,養雞確實比較慢。”
兩個老爺們兒沒說話,他們都知道,家裏有今天,都是程意前後忙活的,聽程意的沒有錯,而且,又是男人,在家裏說話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定性,容易讓女人盲從,所以,這種事,輕易不敢開口。
雖然,老程同誌和小程同誌,沒啥子文化,但是基本的常識和事理,心裏跟明鏡一樣。
程意沒有直接反駁老媽和大嫂,她希望家裏人能通過自己的傳輸和引導,獲得一定的知識和能力,而不是成為一幫隻會傻幹活,餓了就吃的人,帶著家人致富,不能隻給他們錢花,更要讓他們學會怎樣掙錢,具有一定的商業思維能力。
授人以漁的道理,再簡單不過了。
程意沉吟了下,說道:“也確實是這樣,但你們可能都沒注意過,襪子和雞,都是消耗品,但不同的是,襪子能夠反複穿,破了,補補還能穿,屬於持久性消耗品,而雞和雞蛋,吃沒了,就沒了。”
程意看著若有所思的四個人,笑了笑,繼續說道:“賺快錢隻能解燃眉之急,卻不能作為產業支柱,可持續性發展並且在市場上永不會飽和的消耗型商品,才是咱們家一直做下去的。”
程林冒出一句:“比如,養雞和養豬。”
“也不全對,但也差不多。”
程意點頭道:“目前隻是個暫定方向,如果在這期間有更好的方向,稍微改變一下,也可以。”
一家人開完了小會,各自回去休息了。
之後幾天,一家人依舊忙碌,現在沒了地,就隻能圍著養雞場轉了。
織襪子小店,每天依舊火爆,現在不止是周邊街道的人過來織襪子,就連遠一點的也都過來織襪子。
二代襪機每天堅挺的嘎吱嘎吱運作著,260多雙襪子,是它的極限,程意也不好太為難它。
但經過程意的估算,再有一個月,三山縣的熱潮就過去了,因為大部分都織上了襪子。
一個月,是三合縣的極限,但不是程意的極限,等著《營業執照》和《商標》批下來,程意會讓的品牌計劃才正式開始。
程月被放回來了,有程意的諒解書,800塊錢罰款,再加上學校給出的“求情信”和開除處理,程月這件事,算是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