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極北處采參者為避暴雪,偶入一洞,得書籍三冊。
大抵敘述數百年前西域高昌國往事,此國崇尚中原禮儀文化,故其國體、風俗等與東土一般無二。
得書後,經往來商旅翻譯為漢文,傳入我大宋盛世,人皆稱異。又有說書人據此作故事《高昌遺紀》,又名《人間行》
開篇便有言:
高昌文治三十六年,先帝崩殂,延順帝魏仿繼位。時值北方突厥犯邊,重鎮漠城失守。
皇帝不得已下旨起用,在巫蠱案中被貶的武陵郡王,領兵出關拒敵。
———————————————————————
話說武陵郡王膝下一子一女,長子魏幼平,小女魏青寧。
時值郡王領兵開拔北境,世子魏幼平正與同窗好友王遜、宋磐兩人遊學於外。
當然其中深意,自然是為了避開京城派遣在武陵的諜子。
“平哥兒,快來看看,曆州首府曲朔城到了。”
世子魏幼平展眼望去,果然好座城池。城內熱鬧非常,酒肆客店鱗次櫛比,青樓勾欄亦不遜色於京師常安。
先前說話人正是世子摯友宋磐,但見此人滿身綾羅綢緞,腰間懸著赤金白玉帶,價值連城。
可是再看相貌,果然是如同坊間傳言:“宋家有大石,三角斜眉眼,兩撇山羊胡,嘴邊黑痣還帶毛。”
形容猥瑣,其人最是勾欄浪子,青樓熟客,撒潑放賴在蕪州城裏也是出了名的。可偏偏父親官居蕪州刺史,一般的紈絝子弟如何敢與他較量高下?
“喲,我倒是不知宋兄弟如此博學,失敬失敬。”旁邊一人言語中頗有戲謔。
說話的正是武陵郡王嫡子魏幼平,年方十七。雖然稱不得玉樹臨風,但也風度翩翩,一表人才。
此時手持紫檀桃花扇,腰係紅絛白玉玦,桃花眼眸,一襲白衣,也能引得周圍妙齡女子紛紛側目。
聽得調笑言語,相貌不佳的宋磐也不惱怒,知道不過是玩笑言語。隻是兀自搖頭晃腦,背著手左右亂看。
世子魏幼平、宋磐兩人身後,還跟著一人,青衫博帶,秀士之風,正是密友王遜。
其人臉頰棱角分明,眉眼銳利,身材頎長。青衫雖然多處磨損,有些舊了,可仍然漿洗得幹淨整潔。身無別物,隻背著個布袋,袋裏兩三本書籍和換洗衣物而已。可見家中貧苦,萬萬比不得另外兩人。
但勝在王遜為人沉穩,精研經典,文武雙全,學業在三人之中最得老夫子張昭慶的稱讚。
他與世子魏幼平、宋磐是多年同窗,這次因為科舉失利,故此出來散散心,與好友一同賞玩山水。
“王遜,待會小爺我做東,咱們直取曲朔城中第一樓,得意樓。然後再請那花魁娘子來與你陪酒,好讓你做一回那萬人豔羨的風流子,如何?”
宋磐正說之間,早就踮起腳尖,伸手摟住高他不少的王遜肩頭,嘴角帶著調笑之意。
不想王遜不過清清淡淡回道:“非禮勿為。”
“年紀不大,倒是酸腐。王遜你怕不是那話兒有問題吧?”
王遜推開宋磐手臂,無奈搖頭,隨他去了。對於這個同窗,他王遜除了動拳頭,倒是真沒什麼辦法。
倒是一旁的世子魏幼平,聽著宋、王二人對話,倒是嘴角扯起。路上若是沒有這些,恐怕也甚是無趣呢。
三人並肩進入曲朔內城,隻見那城頭高約二三十丈,厚兩丈餘。牆頭十步一哨,士卒皆是佩刀背弩,果然一座堅城。
來到得意樓坐定,宋磐大咧咧將腳踩在凳子上,扯起嗓門便喊,“小二,好酒好菜,隻管上來。”
跑堂夥計連忙答應,少頃,酒菜便擺滿了一桌。杯盤碗碟,整整齊齊,果然都是山珍海味,天上飛鳥,水中鱗魚,陸上珍獸,不一而足。
對於這些酒樓吃食,平素吃慣了佳肴的世子,倒是不甚在意。相反常年待在武陵城裏,甚至是學塾和王府兩線之間的他,對於各種奇聞軼事最是感興趣。
畢竟最近兩三年,京城監視愈加頻繁,不然如何府中還有一名與他相貌相似之人。
於是他開口詢問正在布菜的小二,“你們曲朔城中有何趣事,說來聽聽。若是有好的,一發賞你。”
“是,客官。要說咱這曲朔城啊,那可真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談及家鄉,哪怕是酒樓夥計也是兩眼放光,口若懸河起來。
“曲朔有三怪。您幾位剛剛經過的古城牆便是其中一怪。城牆曆經數百年,幾次王朝更迭,依然堅固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