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隨祖父進京,月下吟詩(1 / 1)

自從父親中了狀元,被朝廷授予翰林院修纂之職(皇帝的秘書)後,就很少有回家的空隙。這幾日,王華邀請王倫進京,也囑咐帶上王陽明。

這一年,王陽明十三歲。(曆史記載裏是十一歲)

一路上,王陽明為王倫排憂解難,極盡所能,讓其愉悅。讓王倫盡享天倫之樂。

是日,行至鎮江金山寺。王倫愛憎分明,俠肝義膽,有許多人拜其名聲之下。聽聞王倫祖孫二人路過,還未等其發言,便熱情的邀請其在此地下榻,在江邊設宴款待。

鎮江是個賞月的好去處。

位於長江南岸,與揚州隔江相望。

剛好這日皓月當空,波光粼粼。

竹軒公扶著白須,詩興大發,眾朋也等著其佳作。

令人意外的是,過了一時半會,王倫也沒有出詩。

不禁令人惋惜。

就在這時,王陽明開口吟詩道:“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台賞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眾人一時沉浸在佳句之中,久久未曾反神。

“彩!”

過了好一會兒,有人喝彩,才響起如雷一般的掌聲。

“此句意境宏大,難以想象竟然出自一個孩童口中。難得難得。竹軒公不但有中了狀元的孝子,看來還有個神通孫子!彩!彩!彩!”

“嗬嗬!”

這馬屁準確地拍到了竹軒公的心坎裏,讓其笑得合不攏嘴,不停地撫著白須。

就在這時,又有人問到,想加把火候,便對王陽明說道:“年輕人真是才思敏捷。我等自愧不如。你看,能否以蔽月山房再吟詩一首?”可能也是想驗證一下王陽明是否是真的自己創作。

誰知陽明直接開口道:“山近月遠覺越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哎呀,哎呀!太精彩了。真是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出題的人倒也謙虛,與陽明相對作揖。

“來,請!我看呐,這守仁也當有一日成為狀元!”

聽到這句話,王陽明的臉色瞬間變得嚴肅。

連伸向茶杯的手都有僵硬。

“怎麼了?”

敏銳的客人對著王陽明溫聲道。

“這些話不能隨意道。”王陽明垂眸輕聲道。

“噢噢!好的。”客人也不再多嘴。

王倫沒注意這邊,倒也沒有多說。

王陽明忽的覺得在座的一切都有些壓力,便起身站在欄杆處,登台望月。

這時王倫發現了靜默的陽明,便走來,陪著其一塊賞月,卻許久未語。

“祖父。”陽明有些憂傷地看向王倫。

“孩子,你說。”

“這世間真的有輪回嗎?”

“有的。孩子。萬物因果皆有始終。你種下了什麼因,就有什麼果。世間一切真理,皆由道。”

“祖父,我好像陷入了道。”

“不不不。道無所不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繳。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祖父說到這,頓了頓,又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你以後就會懂的。也會懂的。”

陽明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