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到三國(1 / 3)

“2012年,成都武侯祠。武侯像前,一疑似外地遊客男子在麵對武侯神像許久後突然長跪於地,淚流滿麵,幾度哽咽。旁觀者無不驚奇,紛紛駐足圍觀。而該男子旁若無人,隻低聲啜泣,後被景區保安人員勸解並帶入武侯祠旁警備值班室詢問。該男子為何於武侯像前哭泣,詳情未知,本報記者將繼續跟蹤報道。”

我從來沒有對人說起過那一天我在武侯祠內慟哭的原因,而這樣的新聞在這麼一個喧鬧擾攘的時代是會很快就被嘈雜的資訊所湮沒的。直到,這個叫做諸葛蘭心的女孩子找到我,她是成都一家小報社的記者。而之所以最終開口對她講起這個也許沒有一個人會相信的故事的原因,是因為她告訴我她相信自己是諸葛武侯的後人。就在那個下午,在那個茶香嫋嫋的茶館裏,我對她講起了一段不可思議卻又銘心刻骨永難磨滅的旅程。而在這個時間和空間,那已經是半年前的事情。

我第一次見到武侯,是在公元207年,也就是漢獻帝建元十二年。那時候,離後來的蜀帝劉備三顧茅廬延請先生出山,隻有一月有餘。曹操的軍隊已然攻破烏桓,剿滅袁紹的殘餘勢力,統一了整個北方。而我來到這個陌生的時代,卻已是第十二載。並且身不由己地在其中扮演了曆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甚至可以說他是推動和影響了曆史走向和決定官渡之戰曹勝袁敗結局的關鍵人物。是的,我本來不是他,卻成為了他。

而那一日當我站在那個將會傳出千古名對“隆中對”,並決定將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茅廬小院時,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心中的感慨。眼前,這個羽扇綸巾白衣瀟灑的美男子便是將左右天下的那條臥龍。一個月之後,他就將一飛衝天,變為驚世的飛龍。

“稀客稀客,此刻應該陪同曹公大勝烏桓歸來途中的郭奉孝,怎麼會跑到千裏之外孔明的茅廬裏來了呢?”雖然話似疑問,可是諸葛亮的臉上卻沒有半絲驚訝的神情,一把羽扇在胸前輕搖的神態反而好似隻是與故友玩笑一般自在.

“孔明先生人稱臥龍,不出茅廬而能知天下事,就不必以此打趣在下了。這世上從來便沒有郭嘉,所以到了適當的時候,本來就沒有的人當然就應該切合時宜地自動消失了。不出一年,天下就當都會知道,郭嘉病死了。”我看著麵帶笑意的孔明先生,這個無論正史還是演義都令我所敬佩的男子,壓抑著心中的激動,克製而謙卑地表露出自己的敬意。

“郭奉孝果然不愧鬼才之稱,這急流勇退的勇氣和才智,世上能做到者便已寥寥無幾,孔明佩服。此等豪情,當浮一大白。請進屋一敘.。”諸葛亮大笑著,仿佛從來沒遇到過比這更值得高興的事情。

而在這恐怕會跌破後世史家眼鏡的神奇一日,被眾多三國曆史史迷爭論和比較得最多的兩個當世奇才竟然麵對麵坐到了一起。也就是這一日,我對孔明先生講起我作為郭嘉出現在這個時代的前因後果。

是的,我來到這個時代的時間是公元196年,漢獻帝建安元年。也就是曹操真正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一年,曹操將傀儡皇帝劉協挾持到許都,正準備籌謀他統一天下的大業。正是在這樣一個他躊躇滿誌興奮不已的時刻,他最重要的謀士戲誌才卻突然無疾而卒。傷心大慟之後他讓另外一位他所器重信任的謀臣荀彧給他推薦一個才能足以代替戲誌才的謀士。

而在這件事背後隱藏的沒有人知道的秘密是,戲誌才的死原本便是荀彧一手導致。他嫉妒其深得曹公倚重,也怨恨戲誌才的存在令他在曹公眼裏備受冷落,奪了他荀彧曹公帳下第一謀士的地位。現在終於費盡心機除去了這顆眼中釘,卻沒想到曹公還是沒有打算升自己做身前第一謀士之意,還要他尋找代替之人。這弗如一盆涼水當頭潑下,淋得他冷徹心骨。但是荀彧知道,自己又不能不遵照曹公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