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沒有任何虛構)
劉備,字玄德。
他身高七尺五寸(1.8米),兩手下垂與膝平齊,回頭可以看見自己的耳朵。
平時很少說話,能善待下人,喜怒都不會掛在臉上。
幽州涿郡涿縣人,是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
他的爺爺叫劉雄,官至兗州東郡範縣的縣令。
父親劉弘曾經做過小吏,但早亡。
所以劉備自小便跟母親相依為命,家境也相對貧寒,他的母親織席販履補貼家用。
劉備家東南角有一棵五丈(12米)高的桑樹。
這棵樹長得十分茂盛,遠遠望去,就像圓圓的車蓋一樣。
來來往往的人,都認為這棵樹不一般,有的人還說樹下的這家人一定會出貴人。
年少的劉備,常常跟家族中的小孩在樹下玩耍。
他曾經對著一眾小孩說道:
“我劉備早晚會乘坐像這棵樹一樣的羽葆蓋車!”
(羽葆:古代帝王儀仗中以鳥羽裝飾的華蓋。)
他的叔父劉子敬聽到後,對他說道:
“你不要再亂說話了,這話會讓咱們家滅門的!”
(劉子敬,字子敬,名不詳,孟達最開始字子敬,因為避諱他的字,後改子度。)
到了漢靈帝熹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75年的時候。
劉備十五歲了,到了該出去求學的年紀了。
他的另一個叔父叫劉元起(字元起,名不詳),很看好他,便開始資助他。
劉元起有一個兒子叫劉德然(字德然,名不詳),與劉備年紀相仿。
正好當時他們涿郡的大儒盧植,因病棄官回到家鄉療養。
二人作伴,被劉元起送到盧植這裏去學習。
劉元起對待劉備和對他自己的兒子,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劉元起的妻子曾說道:
“現在各家是各家,你為什麼還要資助劉備呢?”
劉元起回道:
“我們劉家中,劉備這個孩子,將來絕對不是一般的人!”
而在盧植這裏學習的劉備,認識了一個好大哥,遼西郡人,叫公孫瓚。
公孫瓚跟劉備脾氣對上了,二人十分友好,因為公孫瓚年長,劉備稱之為兄。
劉備不怎麼喜歡讀書,他喜歡遛狗跑馬,還喜歡穿漂亮的衣服,對於音樂也是十分喜愛。
他跟隨盧植學習的時間不到半年的。
但對於劉備來說,已經足夠了,當時的社會沒有人會看畢業證,看的隻是你的師傅是誰。
畢業之後的劉備,喜歡結交各方豪傑,逐漸有所名氣。
涿郡隔壁的中山國,有兩個大商人,一個叫張世平,一個叫蘇雙。
這二人是做馬匹生意的,經常會路過涿郡,自然也就結交了劉備。
二人也覺得劉備不是一般人,所以給與劉備一定的資助,算是劉備的天使投資人。
劉備呢,也利用這筆資金招收了一批小弟。
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
黃巾起義爆發了。
24歲的劉備跟隨校尉鄒靖前去討伐黃巾軍,得到了一些功勞被封為中山國安喜縣的縣尉。
縣尉這個官職可以理解為縣裏的警察局局長。
後來,負責督察的督郵來到安喜縣檢查,劉備前去求見。
當時的督郵並沒有理會劉備,閉門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