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奴隸製(1 / 3)

第四節奴隸製

“‘……這一戰最艱苦的時候在於我們在雨林中的行軍,大量的蚊蟲、濕熱的氣候都讓我們這些在新通州生活了一年多的人們感到辛苦,特別是經常突如其來的暴雨把我們都淋得渾身濕透了,但是我們卻必須千方百計地保護我們隨身攜帶的火yao別被暴雨淋濕了,這花去了我們大量的精力……雨林裏的十日行軍導致了十幾個人失去了戰鬥力,當我們終於結束了這場行軍到達作戰地點時,我們這三百來人幾乎都筋疲力盡了,可是那群土著們卻依然精力十足……’

‘……我們來到預定的戰場時,敵方已經到達,並完成了整隊,他們已經閑整以待!這讓我有些感覺到害怕了,因為現在的我們根本就沒什麼戰鬥力,若是敵方發動攻擊我們很可能一擊即潰!幸運的是敵方不知道為何,給了我們足夠的休息和整備的時間,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擺好陣形……’

‘……敵方部落顯然是一個大的部落,他們至少動員了近兩千人,而我們這邊除去基瓦依部落動員了一千多人和我們這三百人,就隻有另一個基瓦依的同盟部落動員了不到五百人參戰,加在一起也不超過兩千人,至少在數量上我們是吃虧的。……我們這三百人被部署在了左翼,和我們在一起的還有基瓦依的那個同盟部落的五百來人,基瓦依部落的一千多人則分布於中間和右翼,敵方的兩千人顯然也按這樣的布置分成了三個集團……’

‘……這場戰爭――讓我姑且稱之為戰爭吧――開始時,敵方部落用他們那簡陋的弓箭施放了兩輪後便嗷嗷地叫著發動了攻擊,然而這些簡陋的弓箭在我們同樣簡陋的盾牌(倘若能稱作盾牌的話)的擋避下並沒有給我們造成什麼大的傷害,大約隻有五六人在“箭雨”裏受傷。敵方發動的攻擊完全沒有陣形可言,亂糟糟的一群人就這麼衝了上來,手裏拿著他們那簡陋的長矛、斧頭、盾牌,人群密集毫無隊形,看上去更像是街頭的小流氓鬥毆,與戰爭相比這不過就是一場四千人的大群架而已。我們這邊的基瓦依和另外的那個部落用他們同樣簡陋的弓箭還擊著,而我則指揮著我手裏的一百來名火槍手分三列進行所謂的三段擊,然而除了第一列射手還來得及射擊第二次,那數百名朝我們衝來的土著就已經在三十來步之外了(原文這裏是“三十來米”,後來被改為“三十來步”的)。我暗自惱怒著鵬天推薦的什麼三段擊射術,後來的經驗證明這種射擊方式在沒有嚴格的訓練的情況下根本毫無作用,若不是對方實在密集以及後來的佛郎機的威力,我可能已經交待在那裏了。這時我沒有辦法隻好將好容易才帶來的輕型佛郎機銃推了出來,迅速的填裝完畢後,將子銃裝入母銃中,點火,在黑火yao的爆發下,填裝在子銃中的散彈被火yao的推動出膛,上百顆的鉛子和無數的鐵砂、鐵片撲進了三十步開外的土著那密集的人群裏,刹那間便將人群的潮水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炮手迅速地將子銃取出,裝入一個新的子銃,不到片刻就進行了又一次的發射,這次發射就讓那些土著們崩潰了,他們哭喪著轉身就跑,顯然佛郎機銃發射時的巨大聲響和那寫能輕易撕開他們的盾牌和皮膚、肌肉的鉛子讓他們感覺到恐懼。敵方的右翼就在兩次佛郎機銃的射擊下崩潰了,這下我有時間來整理一下隊形,三段擊被取消,重新填裝好的火槍手被分成兩排,一排蹲下,一排站立發射,火槍射擊完就換佛郎機銃射擊,如此輪流之下我們從左翼開始逆推敵方了……’

‘……這場仗已經毫無懸念,在我們絕對的火力優勢麵前,敵方部落的人數優勢被輕易地化解,雖然在中路和右翼陷入了苦戰,但當我們從左翼橫推過去時,戰鬥便可以宣告結束了。

一百名火槍手不斷射擊著,可是遺憾的是沒幾次齊射後,便有不少火槍發生了火yao殘渣堵塞槍管而引發炸膛的事故,還很傷了幾個人,我隻好下令火銃停止射擊,隻留下佛郎機銃繼續射擊,在幾次射擊後,我們帶來的六個子銃都已經發燙的不能在裝藥了,隻好停止了射擊,不過此時戰鬥已經快結束了。當我率領著兩百多號人放下弓弩手裏拿著刀盾和長矛衝向戰場後,敵方的土著們投降了……

這一仗結束時,我清點了本方三百來人的傷亡情況,除去因為在雨林裏行軍失去戰鬥力的十三人,被敵方土著箭雨殺傷者十一人,傷於火銃炸膛者二十人,無陣亡者。而根據我現場的估計,敵方起碼損失了近一半的人,而基瓦依部落和那個同盟部落分別傷亡在三百到一百人左右……’

――摘自故合治國前西花閣攝政大學士、兵部尚書、樞密院樞密使、鎮國大將軍馮異的《我的回憶錄》”

――自《南華合治國征戰史》係列《合治國的海軍水師征戰錄》卷一部分第七章《水師陸戰軍最初的戰鬥》

對於這一仗,後世的合治國軍史學家們的了解幾乎完全來自合治國軍隊的創始人之一的馮異在四十幾年後寫的那本回憶錄。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一戰確實如同馮異在回憶錄中所說的那樣“很輕鬆”,極低的傷亡就換來了新通州所需要的一切,基瓦依人還大方的將五十名戰俘作為奴隸送給了新通州。

而唐鵬天也從簡少仲那裏獲得了他們提出的那片土地需求的另一個原因,打破基瓦依部落對新通州的包圍是其一,而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這次獲取的這片土地雖然隻有一片巨大的沼澤、一座荒涼的小山丘和一片泥質的海灘,但是這片沼澤他們早就勘查過,這裏至少可以開發出六百到八百畝的可耕地,有了這片土地,最遲在明年新通州就基本可以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而那座山丘雖然不起眼,但是在去年的十月左右,簡少仲他們在這裏發現了一個銅礦,過去在雲南管理過私采金礦的曹誌遠勘查後認為這裏的礦十分容易開發,而且儲量足夠新通州目前的需求至少十年!至於那片泥質海灘,簡少仲笑著告訴唐鵬天,那裏是為今年即將開工的海鹽曬製場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