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田村有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娃叫雲晴,一出生就引人注目,不為別的,隻因為她的母親是木盼,父親是雲泰。
在雲晴出生之前的雲田村那是十裏八鄉出了名的窮,他們村子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好,能耕種的土地不多,村民平均占有地不到兩畝。
這些耕地土壤不夠肥沃,不管種什麼都不高產,可以說家家都沒有什麼存糧。
周圍山很多,本來獵物有不少,可村民沒肉吃,上山打獵的不少。
久而久之山上的獵物快要被打光了,剩下的那些獵物都變得很精,很難獵到。
村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過著窮苦的生活,村裏的小孩子小小年紀就要學會幹活,會下河摸魚,長大了繼續下地幹活上山打獵。
雲晴總是聽人這樣說,這些她並沒有看到。
她有記憶以來村子裏的人過得其實還可以,條件在十裏八鄉中算很不錯的。
村裏有一個野兔養殖場,有野菜種植地,這些野菜都是種來給野兔吃的。
野兔長得很快,生得也很快,隻要在不缺吃的情況下一隻母兔三個月就生一窩。
生下來的野兔四個月就能長大,長大就會被賣掉或是吃掉。
野兔的皮毛也有用,可以用來做衣服或是做鞋子。
村裏有專門處理野兔皮毛的地方,用野兔皮毛做成披風,做成冬靴,做成帽子。
處理這些都是村裏嬸子和大姐姐們。
每年冬天這些東西能賣不少錢,還有野兔會做成肉幹或是其他吃的,又是一筆錢。
村子裏除了野兔還有其他,有一個山頭種了桑樹,養了一些蠶。
雖然不多,可每年養蠶吐絲織布又給不少人增加了收入。
村裏還有一個魚塘,養了一些魚,每年收一次魚。
這是雲晴記憶裏的村子,其實是不缺吃的,過得也不差。
要說過得最自在的人還是她。
她能去舅舅教書的私塾,去她阿娘教人的繡樓,最好的還是去她阿爹忙碌的地方。
她阿爹很忙,經常去別的村子,也去城裏,聽說是幹正事。
她有時候會跟著去,她阿爹也不會趕她走,說讓她見見世麵也是好的。
她就這樣跟著她的阿爹去見了世麵
隻不過總有人看她的眼神不對,笑著說她一個女娃應該去繡樓待著不該鬧著出來。
一開始聽到這種話她覺得不太舒服,但是會保持禮貌,說不喜歡繡樓,就喜歡跟著出來。
那些人又說了很多話,說她如何如何地不對,都是她不愛聽的。
她爹娘都沒有說她必須做什麼,別人更沒有資格,開始回嘴了。
那些人一聽她回嘴更不高興了,去到她阿爹麵前告狀。
那些人真差勁,竟然告狀,還汙蔑說她說了沒說過的話。
好在她爹問了她,聽到她說的實情後選擇站在她這邊。
事後阿爹摸著她的頭,說她可惜了,若是個男孩子就不會被人這樣說,還會被人誇。
她不懂為什麼她是個男孩子就是對的就會被誇,隻因為她是女孩子,同樣的事同樣的話就會被說。
明明說得對做得對就該誇,說得不對做得不對就該被教訓。
她當時就向阿爹問了這個問題,阿爹沒有正麵回答,隻說她長大就懂了。
長大就懂了。
她很不喜歡這樣的話,又去問了她阿娘。
阿娘比較會講道理,也跟她說了很多道理,很多阿爹答不出來的問題,阿娘都能答出來。
可這一次阿娘聽到她的問題後沉默了好久。
每次阿娘沉默都代表不願意回答,她以為這一次阿娘不會告訴她,可阿娘沉默後跟她說了。
阿娘給她講一個故事,說二十多年村裏出現了天災,地裏沒有糧食,山上也沒有獵物,連野菜都沒有了。
那個時候大家都吃不上飯,每次找到的東西一人一口都不夠。
家裏有五口人,可隻有四張嘴能吃上一口,這個時候就要選擇出一個不能吃的。
五個人中有三個大人,兩個娃娃,娃娃一男一女,都很小不會說話。
最後大家一致決定不讓女娃娃吃,可女娃娃餓啊,就一直哭。
吃的東西隻會越來越少,現在都不夠一家人吃,以後隻會更少。
就這樣女娃娃被帶去河邊淹死了,家裏就少了一張嘴吃飯。
阿娘講完故事後跟她說一直以來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認為男娃是給自家養的,以後養老,堂前盡孝,死後披麻戴孝的都是男娃。
而女娃辛辛苦苦養大之後就要嫁去別人家,要給別人生兒育女,要伺候別人的父母,卻不能留在家裏伺候親生父母。
所以很多人願意在男娃身上花再多錢,以後老了男娃就會花在自己身上多少錢。
至於女娃則不同,小時候在女娃身上花再多錢,等女娃長大了有本事了卻進了別人家,養著別家的孩子別家的父母,親生父母反倒沒有獲利。
所以大家都偏愛男娃。
其實她當時還是不太懂,有很多問題都覺得很不對。
可她的阿娘看起來不想再說這個話題,她也就沒問,想著自己可以去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阿娘說讀書明理,讀書解惑,說書裏有所有問題的答案。
她跑去私塾聽課,聽長輩講故事,進城之後去書鋪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