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
朱勝不由得看向了情報中那個熟悉的名字。
太子李亨。
太子李亨,又名李嗣升、李浚、李璵、李紹,乃是唐皇李隆基的第三子,母為元獻皇後楊氏。
這李亨最初李隆基被封為了陝王,拜為安西大都護。
後又徙封忠王,兼朔方大使、單於大都護。
最後又因為一些原因,李亨被李隆基立為皇太子。
英姿穎發,儀表非常,雅類聖祖。
顯然,現在的李亨,才剛剛顯露出他的鋒芒。
這一次麵對馬嵬坡之變。
李亨的處理雖然遠遠不及陳玄禮的迅速。
可是卻依舊值得稱讚。
而且根據朱勝得到的情報來看。
這次的馬嵬之變。
很有可能便是李亨在暗中操作。
隻不過李亨想來是完全沒有想到。
陳玄禮居然急中生智。
在這個過程中橫叉了一手。
而也正因為陳玄禮這一次插手,導致李亨遠遠沒有達到他意料中的效果。
畢竟,李亨最開始想的。
可是由他率領士卒殺掉楊國忠他們。
這場馬嵬之變中。
跟隨李隆基他們一同前往西南的禁軍將士因饑疲勞頓,已有不遜怨言。
隊伍的騷動給暗中操縱與策劃兵變的李亨提供了絕好時機。
最終,在李亨的推動下。
兵變發生了。
楊國忠被布置周密的禁軍追到馬嵬驛的西門內亂刀砍死,割下首級。
他的兒子楊暄及韓國夫人也被亂軍殺死。
然而,殺死楊國忠父子,事變才隻是完成了第一步。
如果隻是為了殺氣楊國忠父子。
李亨完全沒有必要做到這一地步。
逼殺楊貴妃,是李亨密謀馬嵬兵變的又一步驟。
但令李亨始料不及的是,陳玄禮身為禁軍首領,帶頭向李隆基表示效忠,並且急中生智,化解了他的計劃。
在誅楊一事上陳玄禮與李亨意見一致,但是他仍然忠於李隆基,這確保了李隆基的地位平穩。
李亨一手策劃馬嵬兵變,誅殺楊氏,矛頭已指向了李隆基。
而這一點。
朱勝能夠從情報之中看出來。
朱勝相信,李隆基想來也是決計不可能看不出來的。
畢竟,李隆基再怎麼狼狽。
他也都是一隻老狐狸。
雖然因為大唐已經不能夠再經受波折,所以李隆基不能夠殺掉李亨,更換太子。
可是他們父子之間的分道揚鑣也已勢在必行。
這並不會因為李亨的計劃失敗有很任何變化。
\\\"果然,還是不能小看了你們李家天子呀。\\\"
看著情報中的李亨。
即使是朱勝也不由的感到了大唐底蘊的深厚。
這李亨,尚且隻是成為太子不久,便已經有了如此手段。
日後,想來必然也不會是泛泛之輩。
要知道。
在原世界中。
這位太子李亨,可是把李隆基安排了個明明白白。
靈武稱帝,推李隆基為太上皇。
重用郭子儀,收複故都。
無論如何,無論是哪方麵來看。
這李亨,都可以稱為一代雄主。
甚至,相比年邁無能的李隆基
這李亨,還有可能更棘手。
\\\"李亨,你的確很優秀,隻可惜,你的對手,並不是你能夠對付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