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蘇州府,寧府府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蘇州府太倉州西南角,
有一條綠蔭萌萌的街巷,在這條街巷之中坐落著太倉第一府,府邸中軸對稱構成三路多進四合院落,布局規整,端方有序,亭台樓閣,精典雅致,磅礴大氣,大門兩側各立一座石獅子,雕刻栩栩如生,寧府作為江南米商迄今為止已在蘇州屹立百年。
進入寧府走過小穿堂,眼前豁然開朗,處處皆是雕梁畫棟,珍花異草,周邊枝葉間,似有鳥雀和鳴,進入中堂內映入眼簾掛著一塊金匾,匾上四個燙金的大字:天下米商,此匾是大明崇禎皇帝禦賜。
金匾下掛著一幅畫像,畫像一位老人,頭戴束冠身著素衣,一手握著一把稻禾,一手托著一隻小鼎,雙目有神,好似神明,畫像前擺著香案,香案上放置著香爐和燭台,供桌上放置五個碗,碗裏分別放著五種穀物。
寧家作為江南第一大米商,建奴常年侵犯掠奪我大明邊關,朝廷戰事吃緊,寧家曾向朝廷捐贈了數百萬石大米。
朝廷連年作戰導致社會凋敝,寧家雖舉家族之力支持朝廷,朝廷內部黨爭嚴重,東林黨,齊黨,浙黨,楚黨,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上層的權力爭奪正一層一層的,由外及內的破壞著世道人心。
農民軍攻陷北京,皇帝自縊於煤山,後滿清入關打的大順農民軍節節敗退,如今建奴再度犯我大明半壁江山,已攻陷揚州府,有兵臨蘇州府之勢。
此時寧府中堂一中年男子,身著錦衣玉帶,頭戴束冠,雙眼深邃有神,看著家丁遞來的書信臉上略顯愁容,此人正是寧府家主;寧長芝
來信的正是三日前攻陷揚州的建奴大將:多鐸
信件內容大致是:
如今揚州府已被我清廷占領,蘇州已成危卵,我大軍不日將發兵蘇州府,寧家作為江南米商大家,在江南商賈中有舉足輕重之地位,望寧家主認清形勢,到時我大軍兵臨城下之時,還請寧家主攜蘇州眾商賈來降,本將自稟明萬歲爺,為寧家主請功,到時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寧長芝看完來信後對著家丁問道:送信的人在何處?
家丁回道:來人隻掏出一封書信說道:書信一封,請轉呈寧家主,便匆忙離開。
寧長芝吩咐道:立刻派人通知家族各州府掌櫃和寧家族人,速回府中,我有要事商議。
寧家米商經營百年,在全國各大府州都有商會和商鋪,自從大明朝廷丟了北方半壁江山後,寧家也斷了自家在北方的生意,以免建奴坐大,現都集中在了江南地區。
建奴雖然得了北方半壁江山,但富饒的江南地區還在大明朝廷手中,沒有江南的物產供應,建奴朝廷養不活如此龐大的軍隊和百姓,所以建奴大軍才會迫不及待的南下攻城掠地和拉攏世家大族。
深夜寧府書房中,燭光照耀下一男子身影來回晃動,顯得心事重重,門外傳來家丁稟報:家主,啞大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