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來那一聲聲,如母貓尋找失子不著、發出淒厲苦楚的慘叫時,老李像往常一樣在陽台,張望前方陽光普照下的樓宇;俯視斑馬線前走走停停、穿梭的車流。
想著,等紅燈時,在斑馬線前並排停留的司機,如要看對方駕車人的臉,要是對方不回望,最多看到臉麵的一側輪廓;如果副駕駛位置上有人遮擋,側臉視角會殘缺不全。有些車輛搖上貼著反光膜的車窗,因弧形玻璃反射出的哈哈鏡頭效果,看到的是自己變形虛張的五官。
再追上想看清楚,說不定這個路口,或下個路口就分道揚鑣;一條路總有盡頭,不同的方向,左右各自拐向不同的道路,被擋住的臉終究看不清。
斑馬線上或悠或疾擦身而過的人,迎麵而來的陌生人的臉反而能看得清晰。
老李的小區用ABCD座分列樓宇,每列樓宇若幹樓梯門號,以人員進出的大門為中軸線,隔開AB和CD樓宇;A和B座,C和D座各有沿主幹道的一排樓房連接。老李和老姚的房子就位於C和D的連接位置。
老姚笑著說,“我們是CD佳(加)座。”
那一連串耗盡全力的聲音是從連接AB的沿主幹道樓房的陽台傳出,雖然一次不能聽全、聽清,但已有一年多,每周至少發出一次,持續幾分鍾,老李現在能知道那是一句問話或自問句~“林進東,你副駕駛坐的是誰?”
在車流中,發動機的嘈雜聲、和車上的人聊天、或搖上車窗,即便停下車等綠燈,也聽不出來喊什麼,可能知道是來自哪個方向。
發出痛苦聲音的人是劉梅,因丈夫林進東出軌導致精神失常。
老李住了這麼多年,還是最早一批入住的住戶,即使同一個方向進出的C、D座住戶,麵熟的人也屈指可數,更何況從小區大門分流往另一個方向、住在A座和B座的人。
老姚知道小區住戶的情況比老李多得多,她除了經常和小區的人聊天,參與保安亭的聚會,還加入業主群。老李是為數不多、沒加入業主群的業主。
老李最早知道林進東出軌,是老姚的小道消息。
劉梅是車行4S店的銷售員,住在她樓下的劉思嘉是保險業務員。也姓劉,加上樓上樓下的鄰居,兩人又是有業務關聯,都是社牛症候群人,就成無話不談的閨蜜。開始是劉思嘉經常去劉梅的4S店,聯係業務,逐漸地,下班後的晚上,也常到劉梅家裏閑聊。
時間長了,劉梅發現不對勁,有時加班晚回家,看到劉思嘉和老公坐在一起聊天,心裏開始感覺不舒服,劉思嘉說是在等她,她老公也說隻是寒暄幾句。
劉梅沒再像以前一樣無話不談,劉思佳要是因業務再去劉梅的4S店,劉梅會讓其他同事和她交流,劉思嘉也察覺到劉梅的變化,劉梅發現她上門的次數減少了,但還是有,大多在劉梅加班晚回家的時候,看到劉梅開門,劉思嘉就急著要走,林進東說“思嘉說你要下班了,先來家裏等你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