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表劑
1、辛溫解表
(1)麻黃湯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惡寒發熱頭身痛,無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湯
桂枝芍藥等量伍,薑棗甘草微火煮;
解肌發表調營衛,中風表虛自汗出。
(3)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防風蒼,辛芷芎草芩地黃;
發汗祛濕兼清熱,分經論治變通良。
(4)香蘇散
香蘇散內草陳皮,外感風寒氣滯宜;
寒熱頭痛胸脘悶,解表又能疏氣機。
(5)小青龍湯
解表蠲飲小青龍,麻桂薑辛夏草從;
芍藥五味斂氣陰,表寒內飲最有功。
(6)射幹麻黃湯
射幹麻黃亦治水,不在發表在宣肺;
薑棗細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7)香薷散
三物香薷豆樸先,散寒化濕功效兼;
若益銀翹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2、辛涼解表
(1)桑菊飲
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
清疏肺衛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2)銀翹散
銀翹散主上焦醫,竹葉荊牛薄荷豉;
甘桔蘆根涼解法,風溫初感此方宜。
(3)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傷寒麻杏甘石湯,肺熱喘咳兼煩滿;
辛涼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煩效力彰。
(4)柴葛解肌湯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棗生薑;
惡寒漸輕熱增重,解肌清熱此方良。
(5)升麻葛根湯
閻氏升麻葛根湯,芍藥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3、扶正解表
(1)敗毒散
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許薑三片,益氣解表有奇功。
(2)再造散
再造散用參芪甘,芎芍桂附與羌防;
細辛煨薑大棗人,陽虛無汗病可安。
(3)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溫經解表法優良;
少陰脈沉反發熱,寒邪外解不傷陽。
(4)加減葳蕤湯
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蔥桔梗隨;
草棗薄荷共八味,滋陰發汗此方魁。
二、瀉下劑
1、寒下
(1)大承氣湯及類方
大承氣湯大黃硝,枳實厚樸先煮好;
峻下熱結急存陰,陽明腑實重症療。
去硝名為小承氣,輕下熱結用之效;
調胃承氣硝黃草,緩下熱結此方饒。
2、溫下
(1)溫脾湯
溫脾參附與幹薑,甘草當歸硝大黃;
寒熱並用治寒積,臍腹絞結痛非常。
(2)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細辛湯,寒積腹痛便秘方;
冷積內結成實證,功專溫下妙非常。
3、潤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約,枳樸大黃麻杏芍;
胃燥津枯便難解,潤腸瀉熱功效高。
(2)濟川煎
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
腎虛精虧腸中燥,溫潤通便法堪宗。
4、逐水十棗湯
十棗逐水效堪誇,大戟甘遂與芫花;
懸飲內停胸脅痛,水腫腹脹用無差。
5、攻補兼施黃龍湯
黃龍湯枳樸硝黃,參歸甘桔棗生薑;
陽明腑實氣血弱,攻補兼施效力強。
三、和解劑
1、和解少陽
(1)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加黃芩生薑棗,少陽百病此方宗。
(2)蒿芩清膽湯
蒿芩清膽枳竹茹,陳夏茯苓加碧玉;
熱重寒輕兼痰濕,胸痞嘔惡總能除。
(3)達原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