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八月,衡州酷熱,吳三桂因形勢不利,心情不舒,焦慮過重,肝火過盛,得了重病,太醫束手無策。
八月十五中秋節,吳三桂的皇宮之內,張燈結彩,人們都想給吳三桂這將死之人衝衝喜,讓他快快的好起來。
月近中天,突然半空中裂開一個口子,從中走出三個人來。
“嗷”,一條金龍憑空出現,托著三人在空中盤旋,緩緩降落。
“龍!”
“皇上是龍!”
“上天顯靈了!”
“上天聽見了我們的祈禱,前來救治皇上了。”
“天不亡我大周。”
吳三桂激動不已,在宮女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
“快,插香擺花,迎接仙人。”
“是。”
好在敬拜月神時,物品準備的充足,撤去舊物,換上新的就全部妥當。
仙人緩緩而降,吳三桂帶領眾人拜倒在地。
“恭迎仙人,願仙心永駐,青春常在。”
“下跪何人?”
“下界信徒吳三桂。”
吳三桂?他怎麼穿著漢家衣裳?趙一川心中一轉,大致知道是什麼情況了。
“吾觀你病體沉屙,尋一脈枕,或許可以救你一命。”
“多謝仙人。”
從吳三桂以降,齊刷刷的高呼感恩,尤其是吳三桂激動地渾身顫抖。
良久之後,大體信息已經收集完畢,趙一川開口言道:“汝這病起於鬱結,肝火旺盛,腎水虧損,五律不齊,藥石已然無用了。”
“請仙人慈悲!”
吳國貴噗通一下跪倒在地。
“請仙人救救我大周皇帝,救救我大周一國之百姓。”
夏國相相繼拜倒在地。
“我胡國柱在家為仙人立生嗣,世代感恩仙人大恩大德。”
“皇上,臣馬寶有奏。”
“愛卿請講。”
“仙人乘龍而來,仙姿縹緲,臣觀是有道真仙,臣請皇上立仙人為大周正神,受我大周國君臣百姓世代供奉。”
“臣附議。”
“臣附議。”
......
“準奏!”
“不敢請教仙人的名諱。”
這一圈君臣真是演得一出好戲。
“貧道道號縹緲,這兩位是我的弟子,嶽飛、楊再興。”
嶽飛、楊再興?
這二人不是宋朝將領嗎?
死幾百年了,怎麼現在又出現?
難道真是上天要滅清廷,特意遣下這二位大神,來滅殺金國的後人。要知道這二位與金國可是死仇,前世就殺得難解難分。
“夏國相,建造廟宇之事就教給你了,一定辦的漂漂亮亮的,但凡有些不盡人意,朕砍了你的頭。”
“唉,建廟供奉元是好事,但不可勞民傷財。”
“是,尊法旨。”
夏國相一刻也不停留,轉身離開,馬上就準備一切相關事宜。
“來,大周國君,請上前來。”
趙一川收集醫書無數,這點病症不在話下。點一道先天真氣,從吳三桂天靈蓋透入,一路而下,直透湧泉,吳三桂汗如雨下,身子頓時清爽起來。
“取紙筆來。”
又為他寫了一個滋補的方子。
未出三日,吳三桂病體痊愈,精神抖擻。
三日後,吳三桂拜訪趙一川,麵請機宜。趙一川正欲利用吳三桂辦些事情,於是一番發自肺腑的話語,說給他聽。
“你可知道為何你的北上之路隻能止步於湖南,過不了長江?”
“為何?”
“因為你的野心不夠大。”
“野心不夠大?”
“然也。”
吳三桂以為對方會說出什麼豪言壯語,義正言辭的罵他是漢奸,得罪了全天下的漢人,以致於此次起兵造反,反清複明無人響應等等,誰知對方說出個“野心不夠大”,吳三桂一頭霧水,你他麼的說的什麼鬼,要不是打不過你的份兒上,老子一刀就捅死你。
“你以為我說的不對?”
趙一川盯著吳三桂不置可否的雙眼,吳三桂姍姍的笑道:“不敢,信徒洗耳恭聽。”
“前朝之時,你駐防三海關,當的是大明的官兒,時任遼東總兵,有平定遼東剿滅建奴職責,我說的可對?”
“對。”
“那你是怎麼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