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鶯兒也微歎一聲,安慰她幾句,兩人又商議了一會,更深夜靜時分,莞貴人離開了絳妃軒。

送她走後,餘鶯兒也疲累地躺下,蘇木鋪上地墊在此守夜,倚床而眠。

床上的人輾轉反側,卻沒有睡意。

她曾以為沈眉莊未陷入千鯉池危機,便不會急於求成誕下皇子與華妃抗衡,三派勢力還能維持表麵平穩,沒想到假孕事件還是發生了,聽蘇培盛傳旨的那刹那,她的心思就全白費了。

是她低估了沈眉莊的野心,劇中沈眉莊因為華妃差點害她性命,從此恨上想要與之對抗才那麼心急要子嗣,沒成想就算沒有華妃的威脅,她依然迫不及待想要鞏固地位,以致於一步步踏入曹貴人的算計。

事情已經發生,不可挽回,那便要最大化利用。

她之前出手幹擾了劇情,重要的千鯉池溺水和花穗下毒事件並未發生,華妃展露出的不過就是囂張跋扈和言語上的不饒人,倒並未真正算計她們兩姐妹,所以她們印象中的華妃還不是一個真正的狠毒之人,那麼假孕事件的指向未必就一定是華妃。

利用原劇和現實的印象差別,還可以好好籌謀一番。既然明眼上看華妃的可能性最大,那麼她就禍水東引,皇後也別想逃過,徹底斷了甄嬛投誠皇後的可能性,三派涇渭分明。

其實不需要多麼高深的計謀,隻要甄嬛有那麼一點懷疑,便會自然而然揣摩皇後的所有的言行舉動。

而皇後,若拋開一慣眾人以為的虛偽慈後光環去看,她的言行深意皆是暗示挑撥,以甄嬛的聰慧必然察覺,心中就會永遠忌憚。到時候就算找到劉畚指認了華妃,那麼在甄嬛心裏,皇後也不會是一個好相與的,自然保持警惕。

而餘鶯兒要做的,隻是合理地引導甄嬛。

她假意結交,毒害安陵容,收買茯苓,拉皇後下水,幹脆利落,做的無一絲一毫內疚。

蘇木曾以為毒毀安陵容的嗓子,是因為安陵容曾在永和宮展露出的清越歌喉,怕她有朝一日得寵越過她去,所以才痛下狠手。

是也不是。毒壞了安陵容的嗓子,少了日後競爭的對手是好,但並非真正的原因。

而是,安陵容沒了得寵的資本,便失去了挑撥、拉攏的作用,等同於一個廢物,皇後自然看不上,在安比槐入獄一事上也就不會擔著後宮幹政的風險主動為她求情,畢竟安陵容人在紫禁城,既沒有親眼看見皇後為她奔波,又怎麼會感恩戴德呢?且安陵容的利用價值實在少得可憐,皇後當時估計隻等著沈甄二人顧念姐妹之情找上門來,再假仁假義地答應向皇上求情,展現她的仁慈善良,加以拉攏沈甄二人罷了。

安陵容前麵瞧著似乎不起眼,其實卻是整個劇情十分關鍵之處。安比槐一事,甄嬛為她向皇後投誠,皇後利用她挑撥姐妹關係,借機邀功還在安陵容心中種下了一顆攀附皇後的種子,宮中局勢初次轉變。假孕爭寵後,沈眉莊失勢,安陵容避之不及,甄嬛聯合皇後推她上位,她一朝得寵便覺自己揚眉吐氣再接連有浮光錦,詛咒一事,兩人即將離心。樁樁件件,難以改變,她便直接按住安陵容,掐滅了事端的源頭。

在她眼裏,安陵容死不死不要緊,但甄嬛絕對不能沾染皇後,甄嬛理應好好地對付皇後———先破壞甄嬛心中先入為主的溫潤形象,皇後那樣的人遲早會下手毒殺甄嬛的孩子,然後再順理成章揭露皇後的陰謀,以甄嬛的脾性勢必要皇後償命,那麼甄嬛就是她手中最趁手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