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耒《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pageNote#0
一
小時候,我生活在北京胡同的四合院裏。那時候的人,都講究些個老禮兒。每逢年節,必有親友來訪。來串門的人,有的我看著眼熟,有的我壓根兒就不認識,但不管什麼人來了,我都有一項雷打不動的工作,那就是給客人泡茶。
我對這項勞動從無怨言,因為每當我們去別人家拜訪時,也一定會受到同等禮遇。時至今日,我給人家泡的什麼茶,亦或是人家給我喝了什麼茶,早就都記不得了,但這裏麵有一套客氣話,我卻至今記憶深刻。
主人對某個家人說:“快去泡茶!”
客人答:“您別忙活,坐不住,坐不住!”
主人一定要跟一句:“不差這一杯茶的工夫!”
您聽,像京劇戲詞似的,多麼程式化的交談。擱到今天,這種聊天有了專屬名詞——“套話”。然而,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氣說出口,套話也格外生動。有時候過節頻繁串門,就能連續聽到三四個不同版本的以上對話,頗為有趣。我記得有位急性子的親戚,家裏長輩剛說“快去泡茶”,他就已站起身來大嗓門喊出“坐不住”。主人跑過去想拉他坐下喝茶,他已經一腳跨出門了。放在外人看來,還以為是打起來了呢。現在想想,這才叫真正接地氣的中國茶文化呢。
後來讀到茶詩
,才知道古人也講究客來奉茶。南宋杜耒的《寒夜》,是這個題材中的經典之作,值得仔細拆解一番。
耒,音同磊,本意是一種翻土的農具。杜耒,字子野,號小山,盱江(今江西南城)人。他仕途並不順遂,長期隻是擔任幕僚。可就是這樣一個不怎麼樣的工作,還讓他斷送了性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記載了杜耒的死因。話說在金朝後期,山東出了反金的農民軍首領李全。敵人的敵人,自然是朋友。李全是反金義士,順理成章地歸附了南宋朝廷,但時間久了,李全野心越來越大,日益跋扈。
南宋寶慶三年(1227),宋理宗決定派人率兵除掉李全,選來選去,用了武將許國。結果這位許國到了前線,出師未捷身先死了。《鶴林玉露》甲編卷四“製置用武臣”條記載他的死因是:
偃然自大,受全庭參,全軍忿怒,囚而殺之。#pageNote#1
可憐的杜耒,此時正在軍中為幕客,因此受到了牽連,於是乎,杜子野便這樣慘死於軍亂當中。
杜耒留下的詩文不多,好在有這一首《寒夜》,讓他揚名茶史。
二
茶詩的題目,字數多寡都有妙處。字數多,會提供豐富的信息要點。字數少,能給予充分的想象空間。筆者第一次讀到《寒夜》這個題目時,不自覺地聯想起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二),其詩文如
下: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裏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中夜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誌不獲騁。
念此懷悲淒,終曉不能靜。#pageNote#2
現代人特別喜歡夜晚,這個時間段,工作會告一段落,孩子也酣然入睡,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所以很多都市人在晚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看書、觀影或刷刷手機短視頻,導致現代人睡得越來越晚,醫學上稱其為“報複性熬夜”現象。古人的夜晚可就痛苦了,沒有手機電視互聯網,是最為寂寞無聊的了。而杜耒麵對的還是沉寂而冰冷的寒夜,即使想靜靜地發呆冥想,估計也凍得夠嗆。何況窗外萬物凋零,更是平添了幾分傷感,孤獨感不自覺地襲來。您瞧陶淵明,在寒夜裏把半輩子的煩心事都想起來了。可見古人的寒夜,不算是多麼美好的時光。
此時若有客來訪,豈不是正可破解孤悶?詩人正想到此,屋外傳來了腳步聲,開門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好朋友來了。您可能會問,朋友來與不來,主人會不知道嗎?還真不知道。今天走親訪友,必須提前約好,要是貿然登門,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那是大大的失禮。古人不比今人,聯係起來十分不便,沒法子定一個準確的約會時間,不然的話,劉備也就不用三顧茅廬了,一個微信,
不全都解決了嗎?
古人的訪友,在今天的人看起來就是“愣闖”,雖然不夠周全,但卻有一種不可預知的感覺。開門見朋友來訪時的驚喜,是當代人感受不到的幸福。由於見麵極難,古人會客時間都會偏長,關係稍好,是一定要留宿的。誰能知道下次見麵又要何年何月,抑或根本沒有機會再次見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