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聰明的小毛驢兒(下)(1 / 2)

小毛驢其實就跟小孩兒差不多,畢竟打小兒就被母親拋棄了,在空間裏又是那樣的生長環境,所以心智根本就沒成長起來。不過在空間裏成長也是有好處的,那就是智商會比外麵世界的其他同類要高,比如狗子們就是這樣。所以在二爺喂了他幾次東西,安撫了它一會兒後小毛驢兒便老老實實的任由老爺子騎上去了。當然,並不是所有人喂它、摸它都是被允許的,前提就是必須由何飛帶領或者是他發話的才可以的,否則小毛驢兒不僅不會吃東西還會對其進行攻擊。這不昨天因為時間匆忙他就沒來得及告訴大家這點嗎?因而小毛驢兒就沒有吃任何的東西,也沒有理會大家。

起初騎上驢背老爺子還有些不習慣,但慢慢也就適應了,畢竟他以前在戰場可沒少騎馬,而且上麵的鞍子也是何飛專門製作的側鞍。

側鞍(偏鞍)的產生源於歐洲社會對貴族女性騎馬姿勢的認識 。歐洲傳統社會,貴婦都是穿著長裙的,並且騎馬的時候分腿騎馬對女性來說,實為不雅。為了表現貴族淑女形象就出現了女士側騎和側騎鞍並成為公主禮儀必須學習的內容之一。

從技術角度而言,側鞍騎乘,對騎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兩腿偏向一側,不管\"兩點式\"還是\"三點式\",都不起作用了,騎手需要更好的\"馬感\"和平衡技術,才能控馬自如。當然有一些貴族婦女們不喜歡側騎, 但也沒辦法因為那時側騎是貴族婦女唯一被允許的騎馬方式。

側騎要有良好的馬術功底,當然還需要專門的側騎馬鞍,這種鞍子的馬鐙是向外側張開的,適合側騎時腳尖向外踩鐙,另外馬鞍一側有犄角,是用來卡在兩腿中間,防止從馬鞍滑下來的。

側鞍是往左偏還是右偏,倒是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慣,不過多為左邊。 因為英國的行路方向與我國相反在左側行駛的,側騎的方向便於麵向觀眾,而且一下馬正好站在路邊。

而何飛為二爺設計的側鞍則與這些為女人們騎乘的都不同,因為二爺隻是沒了一段小腿和腳而已,又不是變性了,所以他隻是調整了一下腳蹬和鞍韉的比重而已。其實也算不上真正的側鞍,隻是這也要先看看二爺騎乘的感受,如果他不滿意何飛肯定還是要調整的。

剛開始時何飛擔心老爺子掉下來所以一直牽著小毛驢兒走;而老爺子也因為一時無法調整好重心所以騎的不太舒服,但隨著慢慢的適應他也就能夠獨立騎乘了,而且老爺子藝高人膽大,他竟然還讓小毛驢兒小跑了起來,隻是山坡上的路不是很好,所以他也就是在坡地周圍轉轉罷了。而且老爺子似乎很懂得與馬、驢一類的牲口相處,這轉了幾圈之後竟然就讓小毛驢兒乖乖聽話了,等到再次返回何飛身邊的時候它還懂事的臥倒了,這讓何飛是真的鬱悶啊!他心道:“你呀的叛變可真快呀!”

不過二爺可沒管他這個,而是衝他伸出手道:“看啥看啊?趕緊給我塊豆餅,我得獎勵下這頭聰明的毛驢兒。”

聞言何飛隻能是照做,然後就攙著二爺從驢背上下來了。

何飛:“老爺子,這鞍韉還有哪裏需要改動一下的嗎?還是直接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