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裏的斜坡鏟了,上麵再壘上石頭,插上柵欄,那樣一般的動物就上不來了。”何飛在莊稼地一側的斜坡處說道。

“在這裏架個柵欄,外麵再放些荊棘,那樣也能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陳海強建議道。

“這裏挖壕溝吧,將兩邊隔離開,挖出來的土石放在我們的這一側,那樣野豬就過不來了。”劉文濤提議道。

“這裏路窄,土質又鬆軟,我們做個陷坑吧,說不準就可以捉住野豬或者狼。”項光明興奮地道。

“行,不過大家做了陷坑、陷阱之類的一定要做好標記,可別讓咱自己人中招了。”魯山囑咐忙碌的大家道。

“這邊的草地裏放個夾子,我看附近有被啃食的痕跡。”何飛指著一處荒草茂盛的地方說道。

“這裏路窄,在附近多放些套子。”蕭炎也在前麵的小路上喊道。

“把這些樹也用柵欄連起來,下麵再擋上泥土、石頭,那樣的話這一片就被隔離出來了,隻要不是大野豬應該都能攔住了。”何飛看著眼前十幾棵錯落有致又相距不算太遠的樹道。

“在這裏壘牆吧!這樣就將莊稼與山隔離開了,再在一側開溝,這樣動物就過不來了。而且溝裏還能蓄水。”何飛站在臨近樹林的莊稼地向魯山建議道。

“回頭在圍牆外圈也種些果樹,那樣既有果子吃夏天也涼快些。”

“把這些地方都圈起來,若是動物進去,它們跑都跑不了。”

“這裏堆些荊棘,那樣也能起到防禦作用。”

“咱圍牆附近也放些荊棘。”

實踐出真知,大家在勞動中不斷地提出好的建議,不斷地提升著他們這裏的防禦指數,完善著各部分的建設。

“組長,我們還是在再挖口井吧,否則下了雨山溝裏還是不太安全。而且我們澆地也方便一些。”

“對呀,若是在這裏挖了井,那麼我們就可以鋪個水渠出來了。”

魯山:“想啥呢?先不說能不能挖出水來,就算挖出來那要實現水渠澆灌也不容易。”

何飛:“水井肯定是有必要的,回頭我好好研究下在哪裏下手,不過地窖肯定是要先挖一個的,這冬天我們存個菜,存個紅薯、洋芋、蘋果的,夏天放些容易變質的瓜果蔬菜還是很有必要的。”

魯山:“恩,這些事情都要做,莊稼也要種,可是就我們這些人,分身乏術啊!”

何飛:“過段時間就好了,等秋收之後大家基本也就沒啥事情了,到時候我想辦法讓支書動員大家過來幫忙。另外就是咱平時也要和其他兩組的知青打好關係,那樣到時候也能讓他們幫忙。”

“還有就是咱也可以在山上多挖溝,多築牆,建隔離帶,對山林進行網格化管理,然後再逐步擴大,擠壓動物們的活動空間。那樣不僅可以讓狼和野豬遠離我們這裏,而且我們還能安心在山上搞果樹種植。等我們建設到一定程度,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山上搞養殖了。到時候養雞、養兔子不都可以嗎?”

何飛不斷地給眾人畫餅,不斷地帶給他們希望、動力,慢慢改變他們的思想、改變他們的習慣。當然,他也在不斷地完善著自己,完善著自己的計劃,又一步步的將魯山等人引入自己的宏偉計劃之中,然後一步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