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一邊觀察著來往的車輛、人群,一邊思考著事情,慢慢的他就發現了問題。雖說縣城裏自行車不少,什麼鳳凰、永久、飛鴿、大金鹿這些牌子都有見到,可裝了車筐的卻是了了無幾,或者是說很少裝後世那種網筐的,絕大多數的是沒有裝車筐,或者是隨便弄幾根鐵絲弄個籃子掛個布袋的自製車筐。

“看來又讓我發現一個商機啊!”何飛感慨道。

何飛不清楚現在是否有如後世那般的車筐,但即使是有估計也不會便宜,要不人們為什麼不裝呢?

據資料查證,七十年代, 一輛鳳凰牌大鏈殼,皮坐,198元,一輛鳳凰牌28吋18型全鏈罩自行車,售價186元。26吋65型女式自行車,165元。永久牌51型28吋載重自行車,179元。飛鴿175元左右,大金鹿每輛151.3元。加車鎖3.02元。全國統一價,運費差價兩三塊錢。鳳凰牌自行車是上海生產的,飛鴿是天津生產。山東青島生產的有大國防,後來改名大金鹿。根據品牌不同、型號不同、配置不同、地域不同價格或許有浮動,但大致價格都在150-250元左右。那時候的一輛鳳凰自行車相當於現在的一輛奧迪A6,說實在話一點不為過。當時自行車鳳凰第一,永久第二,飛鴿第三。其它都是雜牌。那個年代,流行一句話,叫飛鴿快永久耐,騎著鳳凰談戀愛。

那時候一般工人的工資也就20-30左右,如果按一輛自行車150元算那可是相當於一個工人4至5個月的工資啊!而在農村務農的農民可能平均下來一個月連5塊錢都沒有,所以他們想要買輛自行車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而且這還隻是金錢方麵的。

當時買一輛自行車等於現在買一輛小汽車了,現代社會結婚要車要房,那時也是一樣,隻不過通常要的是三轉一響,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這些都是昂貴的物品。條件好的地區除了三轉一響外有的還要“48條腿”(立櫃、五鬥櫃、碗櫃、雙人床、床頭櫃、餐桌和6個餐桌椅)。所以無論是現代還是以前結婚都是個大事兒,那可是要一家老小省吃儉用多年才能攢下的。

當然,除了結婚必備外,有些上班比較遠、坐車又不太方便的也會攢錢買車。可是無論人們出於什麼目的買車,那一輛自行車也算是大件兒,算重要資產了,都是用千辛萬苦的工作、省吃儉用的生活換回來的。所以除了車鎖必須要裝,對於可有可無的車筐,人們的態度就是,如果車筐太貴就是能湊合就湊合能不裝就不裝;如果價格合適咬咬牙也就裝了,畢竟裝東西方便嘛!如果價格比較親民那麼不用考慮,直接裝就是了。

何飛的想法是,車筐嘛,並不一定非要鐵的或者塑料的,用細藤編得也完全可以的嘛!而且這種車筐不僅結實還不生鏽,隻要讓村民編的時候盡量仿照後世車筐,便於安裝在自行車上就行,然後再買些鐵皮、鐵架和螺絲,或者讓牛三兒幫忙打製一批用於安裝在自行車上固定和支撐就可以了。到時候不說賣十塊八塊一個吧,咱賣兩三塊你說會不會有人安裝?肯定是大把的人啊!這一個城市起碼有上百輛車吧?那可就是好幾百塊。而藤條山上到處都是,編筐也無非是浪費一點村民的業餘時間,到時候隻要給上他們幾毛錢那肯定又大把的人願意幹。再說那些鐵皮、鐵架、螺絲吧,就算價格再高他能超過一塊嘛?所以這門生意還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