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可是他們兩個人都已經死了。到善繼回到家裏時,周順昌的案子又出來了。順昌是和善繼同年(的進士),善繼又為他湊集了幾百兩銀子,銀子送進去順昌又死了。閹黨的住處離善繼家很近,洛難家的子弟、仆從一個接一個地來到他家裏,太公卻說:“我不怕。”崇禎元年(1628),謀逆的宦官被誅除後,善繼起複為尚寶卿,又升為太常少卿,掌管光祿丞的事務,他又告假回鄉去了。九年(1636)七月,大清部隊攻打定興。善繼家在江村,他對太公講想過去保衛定興城,太公答應了。善繼跟在家閑住的知州薛一鶚等一起守城,守了六天城被打下,善繼死去了。他的家人跑回來告訴太公,太公說:“唉!我的兒子一向以身許國,現在果然為國而死,我還有什麼遺憾的呢!”事情給朝廷知道後,朝廷追贈善繼為大理卿,諡忠節,傳令有關部門為他修造了祠廟。
《宋史·李光傳》原文
李光,字泰發,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戲弄。父高稱曰:“吾兒雲間鶴,其興吾門乎!”親喪,哀毀如成人,有致賻者,悉辭之。及葬,禮皆中節。服除,遊太學,登崇寧五年進士第。調開化令,有政聲,召赴都堂審察,時宰不悅,處以監當,改秩,知平江府常熟縣。朱勔父衝倚勢暴橫,光械治其家僮。衝怒,風部使者移令吳江,光不為屈。改京東西學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車駕自臨安移蹕建康,除知宣州。時範瓊將過軍,光先入視事,瓊至則開門延勞,留三日而去,無敢嘩者。光以宣密邇行都,乃繕城池,聚兵糧,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謂之義社。擇其健武者,統以土豪,得保甲萬餘,號“精揀軍”。又柵險要二十三所謹戍之,厘城止為十地分,分巡內外,晝則自便,夜則守城,有警則戰。苗租歲輸邑者,悉命輸郡。初歡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贍軍養民,迄賴以濟。事聞,授管內安撫,許便宜從事,進直龍圖閣。
潰將邵青自真州擁舟數百艘,剽當塗、蕪湖兩邑間,光招諭之,遺米二千斛。青喜,謂使者曰:“我官軍也,所過皆以盜賊見遇,獨李公不疑我。”於是秋毫無犯。他日,舟過繁昌,或紿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
時秦檜初定和議,將揭榜,欲籍光名鎮壓。上意不欲用光,檜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議自息。”遂用之。同郡楊煒上光書,責以附時相取尊官,墮黠虜奸計,隳平時大節。光本意謂但可因和而為自治之計。既而檜議徹淮南守備,奪諸將兵權,光極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備不可徹。檜惡之。檜以親黨鄭億年為資政殿學士,光於榻前麵折之,又與檜語難上前,因曰:“觀檜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盜弄國權,懷奸誤國,不可不察。”檜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麵叱秦檜,舉措如古人。朕退而歎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與宰相爭論,不可留。”章九上,乃除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改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十一年冬,中丞萬俟禼論光陰懷怨望,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瓊州。居瓊州八年,仲子孟堅坐陸升之誣以私撰國史,獄成;呂願中又告光與胡銓詩賦倡和,譏訕朝政,移昌化軍。論文考史,怡然自適。年逾八十,筆力精健。又三年,始以郊恩,複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複資政殿學士,賜諡莊簡。(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