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黃河情結(1 / 1)

2014年5月的一個雙休日,一早起來把家事打理妥帖,出去吃了一份榆林城的精品早點--羊雜碎、肉夾饃。從早點鋪出來,我一邊用牙簽剔著牙,一邊踱著方步散漫地走到車前,準備和往常一樣,要麼主動打電話約朋友打牌“捉老麻”,要麼回家泡杯清茶等朋友約牌局的電話。

快到家門口時,不知怎得一下子很煩躁,像某種不安的情緒戳中什麼一樣,特別不滿意自己的這種狀態。於是,一個人毫無計劃的,把車開向剛開通還沒有驗收的榆佳高速。

一上高速,新鋪的路麵烏黑寬敞,醒目的白色分割線點綴其間,整條路麵像有韻律的音符線跳動著延伸向遠方。看到路牌上提示離太原不到300公裏時,心情特別爽了一下,哦,走高速路到太原三個小時就過去了!

我沒去太原。走到佳縣和太原分路口時停了會車,想起離佳縣不遠的黃河東岸,有個叫磧口的地方,隻知道好像是黃河邊上的一個古鎮,路況怎樣,有什麼值得看的曆史人文、自然山水,不知一二。猶豫了一會後,決定這個雙休日就去磧口吧,磧口也確實讓我開了眼界。

在磧口,知道了黃河流過的晉陝大峽穀是中國十大美麗峽穀之一,佳縣對麵的克虎鎮到磧口這一段是美麗的黃河畫廊。磧口明清時期到民國一直是黃河沿岸的商埠要地,清代巨商喬致庸及民國行政院長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在此都有商鋪。1952年改造舊風俗的時候,才取消妓院,被改造者有32人之多。磧口後花園李家山和西灣兩村的民居建築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高原古民居典範。

磧口回來後,有了利用雙休日開車沿黃河去看看的想法。兩年來,利用這兩天時間走過了磴口到禹門口(龍門)段,此段從托克托縣河口鎮開始分屬上遊和中遊兩部分。這兩部分在黃河水文及地貌特征上比較有代表性,一部分屬河套平原,一部分為黃河晉陝峽穀的全部。

兩年的沿黃行走,自己有點感悟也有點收獲。

在偏關老牛灣黃河西岸內蒙古一側,隔河望著山西,長城瞭望台穩穩蹲坐在峭壁垂立的黃河岸邊,逶迤彎曲的長城緩緩爬臥在內蒙古、山西黃土高山的分界處,一座座烽火台間隔其中,規則而雄壯,一直延伸到山頂看不到的遠處。黃河上萬家寨水庫,清澈碧綠,高峽平湖。望著氣勢磅礴的長城黃河,想起“長龍臥崗,一脈貫神州,滄桑幾度烽煙裏;大鵬騰空,兩關連海域,錦繡依然懷抱中”的詩句,一種力量油然而生,那是“民族脊梁、偉大祖國”的激越豪邁,是“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壯誌胸懷。我明白,這是偉大祖國壯美河山和悠久曆史文化給予的力量共鳴,是一種豪邁的家國情懷。倘若每日裏端坐案頭、蝸居閑室,或忙於應酬、樂在牌局,此情何生?此感何來?

在內蒙古薛家灣大路鎮,看到矗立在曠野中的“萬人鳥巢體育館”,驚喜之餘,引發了一個普通人對時代的感傷。開發區遍地開花,城市框架無限度拉大,這真是人民福祉的需要麼?

在佳縣王家砭鎮程家溝村希望小學,了解到陝師大每年派遣六名優秀學生來支教,把一所村級小學辦得在佳縣小學綜合素質測試中不輸於城區好學校,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生人數幾年內都增至150人以上。支教老師帶著這些村裏的孩子參加過全市普通話和足球比賽,希望這些村裏孩子在城裏人麵前活出平等和自信。這所學校的存在,使得周圍幾個村子

學而背井離鄉,擾亂正常家庭生計。這些,對當下農村教育和農村建設問題

的解決應有所啟示。

兩年走下來有辛苦,不過更多的是激情滿滿,有時候自嘲有種“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感覺。夏日夜晚,坐在托克托縣河口鎮黃河母親雕塑前,微風拂麵,皓月低懸。遠處,黃河幽幽泛光,好像融入夜幕下的蒼穹中,幾顆星星也好似點綴在河麵上,身邊,黃河平靜優雅,流淌在草叢中蘆葦蕩裏。一杯冒著熱氣的白茶放在雕塑台基上,一遍一遍聽著《烏蘭巴托的夜》那種醒腦清肺與天地對話的感覺,真好!

2016年春節後,有了去黃河源頭看一看的想法。人們都有源頭情結,我到源頭就好像找到了根,有了精神依托。5月28日黃河源頭成行,這一趟走了十幾天,有艱辛,有風險,也有很多遺憾,可收獲更大。高原上奇異、壯麗的自然景觀,藏區獨有的異域風情,黃河流淌出富饒和美麗,都讓人激動難抑。特別是在困難、風險麵前,對心靈的蕩滌是一般旅遊、坐辦公室裏無法曆練和體味的。

高原沿黃行回來整理日記、相片、資料過程中,黃河源頭的一幕一幕,兩年來黃河岸邊所見所聞又呈現在眼前。覺得沿黃行是件有意義的事,其價值,主要取決於怎樣行,個人力量盡管有限,也不應局限在自身愛好和旅遊上,能為別人、社會有點益處,則更好。想想,應該提升我沿黃行的內涵和社會價值,所以就整理了《黃河漫步》,主要介紹沿黃行中青藏高原這一部分。

我就這樣走向黃河,並將繼續下去,努力感知探索這條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