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波形(1 / 1)

羊城第一人民醫院,兒科診室外排著長隊,咳嗽聲此起彼伏。

一位年輕的父親突然嚎啕大哭起來,他5歲的女兒已經高燒三天不退,經醫院診斷為支原體感染,然而作為針對支原體常規治療的阿奇黴素對其竟然毫無作用。他在醫院等了三天三夜,住院部竟沒有空出一個床位,醫院連走廊都住滿了患者。其它醫院情況也是一樣,因為兒童發病率太高,許多學校已經提前停課了。

一位保險經紀人模樣的男子走過來,遞給他一張名片,說,安心兒童醫院有床位,就是價格貴一點,一周兩萬,可以考慮一下,保險可以報90%。

年輕的父親接過名片,此時男子無疑是雪中送炭——雖然價格比公立醫院翻了幾十倍。他連忙帶著孩子趕往了這所私立醫院。

呼吸科主任醫師王利君出來上衛生間,看了看這副情狀,深深歎了口氣,她已經一個月無休了,每天都是12小時輪轉。她想起了非典時候的情形,那時是麵對未知,而如今是已知的失效了,這讓人更加恐懼。“到底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是一種屬於大環內酯的抗生素,1980年,克羅地亞Slobodan Dokic博士帶領其團隊發現了這種十五元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阿奇黴素主要通過與敏感細菌的50S核糖體的亞單位的結合,從而幹擾其蛋白質的合成,達到臨床上抗感染作用。其對革蘭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A組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革蘭陰性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肺炎衣原體、肺炎支原體等有較好的抗菌活性。

在臨床上,阿奇黴素是針對肺炎支原體療效最好的藥物,上市四十年來,受到呼吸道醫生的廣泛推崇。它的失效,已經在醫生圈子裏引起了恐慌,然而作為有職業操守的醫生,並不敢把半點恐慌表現出來,他們仍然想盡一切辦法救治患者。

朱振錫考慮到專利保護的問題,沒有同意將儀器借給羊城大學的物理實驗室。吳院士為一睹為快,隻好親自登門拜訪。

朱振錫當著吳院士的麵,又演示了一遍。吳院士看著屏幕,驚呆了,活了這把年紀,他一直在等待物理界出現這樣的發明。他不禁問道:這是如何做到的?”

“很簡單,當一個物體以光速從你眼前飛過的時候,你隻能看到一束光,而看不清物體本身。當然,你能看到這束光的前提,是這個物體對外發射的波段頻率在可見光範圍內。如果它的頻率不在這個波段內,那麼人的肉眼無法感知。”

吳院士點點頭。

“雖然現在我通過超光速探測儀能夠捕捉到這些電磁波,但現在的困難在於確認波形和頻率。”朱振錫接著說,“它的波形很可能不是常見的正弦波或餘弦波,而是一種超出了人類想象的波形。”

程柳熙說:“波形解析,這真是吳院士的專長。我們需要您的協助。”

吳院士突然想到了什麼:“有沒有一種可能,以超光速捕捉它的時候,它變成了粒子。以低於光速觀察它的時候,它顯示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