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剛過完國際勞動節,光大證券官網以及旗下的投資快報下同時刊登了首席特約評論員肖山的一篇題為《日趨成熟的中國股票市場投資者該何去何從》的文章。因為文中第一次明確意義的提出價值投資理念,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並且權威性報刊《人民日報》轉載了這篇文章。
文中首先概括了十年股市的曆程,肯定了作為資本市場的最主要工具為金融體製改革,國企改製,以及實體經濟的融資融券做出卓越貢獻,同時改變了企業一直依托政府和銀行的傳統觀念,能將優質資產直接上市,債務轉股,甚至國退民進盤活實體經濟,做大做強。為更多的企業發展做出了榜樣。做為直接參與者,這十年造就了一批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也有一部份人虧損,破產,這也反應了資金市場的殘酷性和風險性,也揭示人性的激進與無懼和貪婪。
用數據列舉與總結了十年來的指數的幾個大起與大落,指出股市與經濟不是數據的簡單疊加,股市的成長性也不可能如國家GDP的增長一樣直觀向上。上市公司也不可能就一定是隻金雞,還有可能會瘟雞充斥其中。說明了上市規則的不健全,職能部門的監督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更加反應出了投資者們追漲的樂觀性和盲目性。
文章最後指出隨著股市功能的進一步顯現,國家進一步發展,更多企業對融資的需求。股市擴容將進入快車道,會湧現一大批中是市值的公司進入股市。中小盤股票的炒作將會在一段時間成為市場主流,但也更一步加劇了股市的風險,廣大投資者們應該把價值投資作為自己的投資理念。
文中還淺釋了價值投資,指出價值投資不隻簡單對照動態市盈率。要關注公司的成長性,股東回報率,行業與公司的成長性和周期性。肖山和前瞻性指出房地產,消費,醫藥行業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肖山隻是不希望廣大的散戶們被中小板華麗的外表和欺騙。就如後世的股指期貨和創業板。因為信息與資金的極度不對稱性,散戶們隻能成為大戶和原始股東盤子裏的菜。
金融危機,有危險就必有機遇。其實這話不正確,因為危險對應的更多是最下遊的點如散戶,中小作坊等。而機遇卻更多出現在鏈條的高端。所以每一次金融危機或者金融體製改革過後,就是一次財富的集中。把普通大眾的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富人手中,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行業差距也分化明顯,國企,外資,民資,私營,裏麵因行業不一樣還又分個三六九等。
肖山知道,6月22號最後一個三漲停後,就是大幅殺跌,開始了三年的長熊,很多股票一路跌到原始社會,就是等到2007年的大牛都沒能收回失地。真比十八層地獄還難翻身。肖山隻希望利用自己股神的身份給小散們潑潑冷水,多點謹慎。不要滿倉殺入,到時在低點補倉還有希望解套。其實中國股市遠不成熟,除了是個投機市外主要還是個政策市,當權的說句話都能整個雞飛狗跳,2007年的牛市基礎其實是2006的大幅分紅吸引場外的閑置資金,看到這麼高的回報率,再加上有心人有意引導,搞成了全民炒股買基。
雖然肖山已經在圈內有了股神的稱號,但由於成名時間太短,這篇文章看的人是不少,但真正放在心上的少之又少。肖山看著股市日益放大的成交量。和大資金慢慢撤離,都不知道應不應該為散戶們悲哀。可能因為2002年是一個換屆年,小散們都用以前新皇帝上台大赦天下的思想來炒股,可結果是大戶們在換屆都反向製造了一波大跌,2002,2007.2012都是如此,就算隨後有一波反彈,但百分之八十的股票都無法回到前期高點,稱之所謂的二八分化。
肖山知道自己的力量太過渺小,隻能盡人事而聽天命,同時也強烈地有了開投資公司,成立私募的想法。可前期工作都不是他這個宅男能完成的。
日子還照樣走著,每天準時吃著熱飯,陪著美女,看著韓劇,兩人在不知道不覺中越走越近,偶爾牽一下小手,沈悅隻臉紅的瞪一眼,也不抽回去。弄得肖山心癢癢的,也越來越過份。昨晚看完電視,肖山就抱著沈悅的粉腮親了一下道晚安,沈悅紅著臉飛快地鑽進了房間,第二天還整個熊貓眼,在早餐的時候才冒句:不要那麼快嘛,人家還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坑爹的八零後呀,談個小戀愛還要這麼小資呀。肖山很是懷念九零後的美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