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跟上!沒力氣嗎?啪啪啪……”洪亮,嚴肅,武夫子蘇山德德爺爺,一米九的大高個掄著鞭子打在地上。
哇!看看哥哥們有力的臂膀,姐姐們的大長腿,好爽!
陸陸續續跑完步,找到自己的位置,排在宗祠前的壩子裏,男左女右,大前小後。跑完圈後蹲馬步,大的兩盞茶,小的一盞茶。
“左弓步,右擺腿,左拉後,右出拳……”德爺爺一邊喊,一邊拿著鞭子盯著看,動作不到位,一鞭子就下去了,準確無誤的打在動作不對的關節上。
“啪!”瞧,多帶勁,疼得直哆嗦,還不敢動。想想,蘇雪兒都想拿著鞭子來兩下,那感覺不要不要的。
一套簡單的拳法過後,“人之初!性本善!……”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童音聲聲飄蕩在蘇家村的上空。
結束後對著站在前麵的夫子,雙手合抱空拳,躬腰九十度拜謝:“夫子辛苦了!”
“免禮!今天很好,明天繼續保持!”德爺爺右手後背,左手虛扶。
讓蘇雪兒很是感動,蘇家老祖真有遠見。
蘇家老祖是一秀才,帶著兒女一大家子,逃避戰亂逃荒到這大安山腳下,安家落戶建立了蘇家村。老祖夫人是大家女,讀書識字一手好繡活。村裏女孩年滿五歲都會跟著男孩一起開蒙,在族學免費學習兩年識字讀書。族裏有十畝老祖置的祭田,後輩陸陸續續又置了二十多畝。
老祖在戰亂年代逃荒,吃過的苦,見過的災難,全寫在族事裏,讓族人時刻謹記。那場戰亂,青壯被抓參軍,百不活一;燒殺劫掠隨處可見。自從逃到這安家後,村裏小孩不管男女,沒成親前都會每早起床圍著小湖跑步,練些簡單的拳腳功夫讓家人身體強健,能有活命的機會。讀書科舉,耕讀傳家。
男孩不讀書識字,就學些手藝。村裏地少,但都會打獵,采藥,撿山貨。村裏木匠鐵匠,修房子的都有。族人農忙在家,閑時鎮裏做活,鏢局走鏢。
女孩們除了讀書識字還會學著繡花,算盤掌家,所以蘇家女嫁得都不錯。她們可以在家繡花不用下地種田,十二歲後繡花的錢還會留兩成存著作嫁妝體己。在這個吃不飽的年代,真的算是享福的了。
蘇家村全村都是一個祖宗,村裏雖有些口角,但卻生性善良,一致對外。蘇家村在周圍村落團結是出了名的,對蘇家村那是又怕又尊敬。一人受欺負,全村出動;不但能打,還有童生秀才。
就是太排外了,外村的要想在蘇家村讀書識字那是要教束脩,還高,還要看人品;女孩學繡花也一樣的。村裏從不嫌棄和離的歸家女,她們都是帶著孩子嫁妝歸家,大多不願再嫁就單獨立女戶,孩子照樣姓蘇上蘇家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