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今夕是何夕(1 / 2)

1935年9月汾州城

“碗禿,好吃的碗禿”,“上好的沁州小米,便宜賣啦”,“冰糖葫蘆”,“太穀餅,太穀餅,好吃不粘牙”……。

一片叫賣聲中,一名身高170左右,年齡約20歲左右的男子,身穿新式西服,外披黑呢子風衣的,大步的走在街上,與周圍身穿短打或長袍馬褂的人群顯得格格不入。而這位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李平。

李平,21世紀的優秀青年,嗯,自認的,三十來歲,是一家鋼鐵企業的普通職工,每天過著比牛馬稍強一些的生活,單身,喜歡閑暇時到處旅旅遊,吃好吃的,看看風景,然後發朋友圈。(嗯這個是重點)

這天他正趕上休班,跟幾個朋友騎著山地車,準備去不遠的山裏遊玩,突然騎著騎著,一陣大風吹來,一眯眼,再一睜,就出現在人群中。這小子當下就懵了,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什麼?不遠處的山咋就變成城了?

我身上的休閑服咋就變成這副德行了,上下一打量,嗯,像個賣保險的。李平經曆了最初的懵逼後,很快冷靜下來,四處一打量,周圍的建築,嗯,很古老,人們的穿著也很古典。這時腦子傳來一陣刺痛,過了好一陣,他才明白,這是穿越了,此身是一位學生,在省城上學,剛畢業時間不長。原主父親很早就身故了,留下孤兒寡母過活,幸好原主的二爺爺是十裏八鄉有名的財主,家資頗豐,由於原主是三代單傳,再加上會來事兒,很受長輩喜愛,時不時接濟原主母子,給錢送物,日子過得還算滋潤。昨天來城裏是參加同學舉行的宴會,吃飽喝足睡了一晚上後,現在準備去二爺爺家的店鋪騎自行車回家。

情況大概了解清楚後,李平明白自己大概回不到現代了,想到這兒,不禁悲從中來,自己再也孝順不了父母了,不過幸好自己還有個弟弟,自己的父母老了也能有個依靠,感傷了一會兒,李平收拾好心情,到了店鋪跟大伯打了聲招呼,謝絕了大伯的挽留,便騎上自行車向記憶中原主家的村子騎去。

騎了大概四五十裏路,李平回到村裏,村子名叫王家堡,位於汾州西南,與永安縣搭界,西邊就是是茫茫呂梁山,村子建在山腳下,村口建有一座碉樓,碉樓裏每日都有人站崗巡視,由村裏組建的護衛隊員輪流放哨,現在世道不太平,百姓紛紛自發結寨自保,對抗土匪兵痞惡吏。順便說一句碉樓裏還有挺仿捷克式輕機槍,是全村的寶貝,村裏組建的20多人的護衛隊也大都裝備的步槍,這些裝備都是李平二爺爺花大價錢從部隊搞來的。李平一路上跟遇到的村民邊打著招呼邊往家趕,回到自家院裏。站在門口,打量了一下自己的家,三間青磚瓦房,十米左右見方的小院,院裏有十來隻雞,還養的兩隻豬,母親正坐在院裏剁豬草,原主的母親長的有些富態,四十歲左右的年紀,由於最近兩年突逢變故,再加上整日勞作,所以顯得有些憔悴。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兩世的母親竟然長的一模一樣!失而複得狂喜充斥著李平的心懷,好一陣才平複下來,調整好狀態,李平走進院子裏,把自行車停到牆角,然後快步向母親走去。母親見李平回來,笑著說道“城裏怎麼樣,玩的還開心嗎?”李平笑著應到“還行”,順手接過母親的活,陪著母親閑聊,講著城裏的見聞,說到有趣處,母子兩個哈哈大笑。閑聊一陣後,母親便回屋做飯去了,李平剁好豬草,把豬喂了後,坐在院中瞅著天邊的斜陽,思考著未來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