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害怕孤獨,或者說是不願意孤單一個人去做事,亦或是獨處。迎合別人,討好別人,忍受別人對自己的利益壓榨,說到底還是為了讓自己不感到孤單,而深究其根本,大抵也是想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價值。
我們不願孤獨。無論做什麼,我們都想身邊有個伴,似乎如此會讓自己感到更加輕鬆,辦事的路上不會感到無聊,就好像自己很忙碌,隨時都有事情做一樣,沒有一刻時間是僅屬於自己的,我們為了維持這種\\\"不孤獨\\\"的狀態,總是委屈自己,去幫助別人解決一些麻煩事,例如代寫作業,幫助作弊等等,這些事情有些本身就是錯誤的,我們自己心裏也非常清楚,但是還是被迫去做,還要裝作很樂意一樣,忍耐一些人對自己的傷害,或許這種傷害是無意間的,但是進了自己耳朵也難免會不舒服,但是我們也隻能忍耐,因為這份\\\"友誼\\\"來之不易,倘若沒有,那麼就如墜入無盡的孤獨深淵般,生不如死,生活失去意義,本應五彩斑斕的世界因此黑白起來。這種感覺就如同他們口中說的,你身邊沒那麼多朋友,說明你社交不行,說明你情商低,漸漸的,所有人都慢慢遠離你,這種無形的遠離,沒有任何的挑明,漸漸的,就變成了自己一個人。
我們漸漸孤獨。這種感覺或許到了大學是愈加明顯的,可能是高中的友誼太深,因而走不出來,高中的美好生活在逝去的青春這一層薄紗之下顯得更加令人沉醉,因而我們漸漸孤獨,很多時候,我們也不再很需要有人作伴,自己一個人去做反而讓自己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那種說不清楚的自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不需要考慮他人的感受,於是乎,我們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采購生活必需品,一個人在跑道上奔跑……或許孤獨來的太快,年幼的我們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體驗一個人的生活,有時候也會感到恍惚,似乎有很多問題都想不透,可這在以前從未有過,是的,以前太忙了,忙著處理跟每個人的關係,忙著讓別人感到舒適。而現在,自己總是一個人,不需要再去過多關注與他人的關係,不需要再去過多關注別人的感受,能交則交,不能則罷。忽然間,覺得自己長大了,自己去處理自己生活上的瑣碎,而不像以前,問父母,問朋友,什麼事情都似乎隻是自己最後做了個選擇。或許這樣又會覺得自己有些自私了,非也,愛好自己才能去愛好別人,愛好自己是前提,也是最重要的。
談論至此,或許會覺得生活隻需要自己一個人,而不需要群體吧?非矣,並非要偏向於任何一方,而是做到平衡,在群體中就做好自己的職責,但在群體中做好自己的事情何嚐不是一種孤單呢?這種孤獨也非常特別,當你遇到困難,會有人來幫助你,給予你啟發,但最後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你自己,每個人做好自己份內的事,然後若幹件小事聚在一起,便完成了一件大事,這對於自己,是值得高興的。這種孤單更讓人感到愉悅,一個人完成他的任務,就會使得團隊朝著目標又進一步。為什麼這麼說呢?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你,即便你和另外一個人做著同樣的事情,但是麵對同樣的東西,所想到的解決方法永遠都不可能是一樣的,這時候就會說,可以交流啊,但是你又怎樣能做到一有想法就能及時毫無保留地與隊友溝通呢?信息傳輸的不及時,那麼在下一秒,它就有可能被迭代,別人也就無法知曉你這一秒的想法,可恰巧你這一想法又是正確的,但是出於你自己習慣跟著團隊走,而沒想過自己一個人去思考問題,去實踐想法,隨後你的想法就因而被埋沒。我所想表達的是,我們是社會中的一員,我們不能脫離群體去單幹,而要依賴群體,但也要有獨立做事的決心,有些時候不需要他人的,我們就要自己去做,我們要習慣孤獨,這是在所難免的,同時也要積極融入群體,但也不是刻意,主動討好。不要刻意迎合別人以提高白己認為的價值,而要讓別人主動看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群體的力量固然強大,但是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也不容小覷,我們不應該拒絕孤獨,而應該接受它,不過多地依賴別人,而是自己做事,自己做決定,一個人漫步在黑夜之中,何嚐不是一種享受?
孤獨是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它,而不是一昧地抵製它,避免它。我們要學會獨立,也就是習慣孤獨,自己一個人去麵對未來的種種挑戰,去迎接隻屬於自己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