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為救兄求助烏婆婆(2 / 2)

這大概是她與她們家最後的希望了。

殿梁村是這橋峽鎮為數不多有底蘊的村子,相傳這梁氏一族原先是某一大族的族內供奉,村子深處這座大山便是族地世代供奉著一位仙人。

後來世道亂了王朝更替之下連村人的信仰也跟著發生了改變是以現在後山隻是村人們過年祭祀的時候才回去,一般人都忌諱著。

而梁箏要去的地方就是那村裏少有的外姓,姓烏隻有一個老太婆和癱在床上的兒子。

這位烏婆婆原本是逃荒來的外鄉人後來與一同逃荒來的烏老先生好上了便一起搭夥過日子還育有一子。

這位烏老先生據梁箏阿娘說那是位頂頂好的老先生,擅長風水,村裏四鄰的白事都會找他,也寫的一手好字經常會幫村人寫著過年的春聯福字。

可惜好人命不長,這位烏先生多年前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烏婆婆與一個年幼的兒子。

而這位烏婆婆也是位苦命人,丈夫去世傷心欲絕哭瞎了一隻眼,好不容易掙紮拉扯大了兒子,結果她的兒子也在一次意外中為救人從山上滾落,不久就一病不起,現在都還昏迷在床上。

而梁箏來找烏婆婆說這是最後的希望那是因為這烏婆婆的兒子救得人就是他們橋峽鎮的天,縣太老爺的獨子,為此縣太爺發過話要求村人善待烏婆婆,也答應烏婆婆如果有所求隻需帶著信物上門他必定會相幫。

梁箏緊緊握著這枚有些泛古的銅錢,這是一年前她從後山經過見到倒在田邊的烏婆婆,那時候她很害怕天有些黑了,這還是後山,可心底裏的良知戰勝了恐懼淌過那條小河扶起了婆婆。

烏婆婆醒來後耷拉著一隻眼,握著梁箏的手,臉上是似笑非笑的表情,梁箏知道婆婆是難過了,隻是那隻眼和橫亙臉上的疤讓她看起來有些詭異。

最後婆婆就塞了這枚銅板到她手中說著如果她以後有難隻管拿著這枚銅錢來找她,如果她不在了就找她兒子。

當時梁箏就在想烏婆婆一家過得困難哪裏來的餘力幫她,更別提烏大郎躺在床上多年了。

村裏的傳聞大概是有幾分真的,烏家一家三口會過這麼苦是因為人家真的有本事,受到了老天責罰。

梁箏靠著記憶跑到河邊隻要淌過去就有救了,可夜已深。

管不得太多紮起褲腳,一腳一腳踩入水中,其實不遠處是有往來的小石墩可是天黑加上不常來,梁箏選擇淌過去。

一步兩步三步,這條河並不寬也不深,隻到梁箏小腿處再跑兩步就到了烏婆婆家。

可也就在這時梁箏隻覺得有什麼抓住了她的小腿很緊,就差一點了梁箏就差一點就到岸邊了。

也不知是不是梁箏的錯覺手中銅錢有一瞬間的滾燙,那一步她邁出去了。

剛到烏婆婆家門口,就見到老婆婆舉著燈籠披著衣服站在門口仿佛料到了梁箏今夜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