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怪物來源(1 / 1)

旋齒鯊,拉丁文Helicoprion,他名字的前半部分helico源自希臘語,螺旋狀。後半部分prion則是鋸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螺旋的句子。

這用來形容他的牙齒,這些牙齒從大到小內卷成環狀螺旋牙齒猶如銑刀一般,讓人看上去不寒而栗,而問題也就出現在牙齒上,打白發現那年起,旋齒到底屬於鯊魚的哪個位置的爭論便持續至今,因為無論是現身鯊魚還是其他的脊椎動物,都沒有任何一個種類發現長有這種玄齒。

有人認為長在背上,有人認為長在下巴上呈外翻姿勢,有人甚至認為這個旋齒就長在尾巴上,用來拍打海裏的魚群。現在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塊旋齒是內嵌在下巴裏的。

懸齒鯊最初開始出現的時候,鄧氏魚還沒有滅絕。那時鄧氏魚是他唯一的天敵。自從鄧氏魚滅絕了以後,他幾乎就沒有天敵了。

但即便這麼恐怖的一個大家夥,也絲毫不能讓局勢的繁盛程度下降一絲。

菊石,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菊石目,海洋動物有600多種,從4億年前的泥盆紀早期的鸚鵡螺目進化而來,其殼體、殼形變化多樣小至幾毫米,大至兩米以上,大多沿平麵旋轉,少數成直行弓形塔形,殼飾從表麵光滑至具有瘤助刺的各種形式,這些各種各樣的菊石被稱為異形菊石。

鸚鵡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竟被自己的後代給打的落花流水。

一番番打擊過後,這玩意兒的種群不光沒有下降,反而還在以升高的趨勢上升。

氣人,實在太氣人了!

日子就這麼一年一年過去。時間來到二疊紀晚期。

1000萬年轉眼間過去了。這些海洋裏遊蕩的家夥們絲毫不會想到史上最嚴重最慘烈的一次大滅絕即將發生。

劇變的前夕往往都是寧靜的,

滅絕事件,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恐龍的遭遇,實際上在過去的地球上至少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其中最嚴重的並不是恐龍所遭遇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而是大約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二疊紀至三疊紀滅絕事件。下麵,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此次滅絕事件到底有多可怕。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是地球上已知的第3次生物大滅絕,在此次事件中地球上有大約96%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都消失了,即使是適應力非常強大的昆蟲,也在此次事件中滅絕了整整8個目,要知道自從昆蟲在地球上出現以來,總共也就滅絕了10個目,科學界普遍認為造成這次生物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一次由超級地幔柱引發的超大規模火山活動,簡單來講,地幔柱可以認為是從地球深處升起的具有高溫高壓的物質流,當規模較小的地幔柱上升到接近地球表麵時,會受到地球岩石圈的阻擋,進而向四處分流並逐漸冷卻,一般不會引發火山活動。但如果是規模非常龐大的超級地幔柱,那麼地上的岩石圈就無法對其形成有效的阻擋,即使是一般的火山口,也不足以及時釋放出其蘊含熱量和壓力。

於是史上最強的一次大滅絕就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