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
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農(農皇);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道教則把他們奉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征。燧人、包羲(伏羲)分別代表蒙昧時期的低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係家長製的部落聯盟鼎盛時期及其解體時實行軍事民主製時期的一些君王或軍事首長人物。
三皇
古代漢族傳說中的三個傑出部落首領: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燧人氏
燧人氏:中國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簡稱燧人,尊稱“燧皇”或“遂皇”。據傳,名允婼,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為華胥氏之夫、伏羲與女媧的父親。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是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曆史,開創了華夏文明燧人氏的神話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尚書大傳》雲:“遂人為遂皇,伏羲為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日也。陽尊,故托遂皇於天。”是神話中以智慧、勇敢、毅力為人民造福的英雄。
伏羲氏
伏羲是古代傳說裏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曆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神農氏
神農氏,華夏太古三皇之一,漢族民間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以及人類茶葉的發明者,他嚐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也因為此兩項重要貢獻,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為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
五帝
上古時代漢族傳說中的五位部落首領,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製音律、創醫學等。[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