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是哪個三國時代的人物給郭嘉“鬼才”的評價的?郭嘉還不算迎合君主喜好?說話,分析問題全是撿著曹操愛聽的說,隻分析自己這邊的優點,缺點一概不提,這不叫弄臣叫什麼?十勝十敗論整個一亂扯,把曹操吹到天上去了,真正打起來,曹操還是像狗一樣,要不是荀彧在後方調集物資,荀攸在白馬延津玩弄袁紹與股掌,最重要的是天上掉下個許gg,曹操早就掛了。請問郭嘉在官渡之戰有何貢獻?難道謀士就是說完了話,就什麼都不管了?
再說征烏丸,郭嘉迷都認為這是他的大功勞,值得大書特書吧。可是其實郭嘉的行為簡直和王振是一個德行,不明地理,不知敵情,盲目行動。要不是有田疇指路籌劃,張遼奮勇,關鍵是有個虎豹騎人品爆發,把烏丸首領在偶遇的時候幹掉了,曹操可以去發現大慶油田了。之後又沒有見到郭嘉說一個字,他事先也不知道有田疇這麼個人,也不知道虎豹騎能幹掉烏丸首領,這不是亂出主意是什麼。曹操自己也覺得下不來台,還要獎賞勸阻他的謀士,郭嘉可是什麼封賞也沒有啊。難道謀士都這麼意識流,隻管提出主張,實施的好壞全然不管,那這個謀士我也可以當當。
再看他勸阻曹操攻擊袁譚袁尚,說是打得急了,就會使他們合作,放鬆一點,他們就會自己打起來,這也是遺計定遼東的原型。後來事實果然如此,二袁果然打起來了,看起來郭嘉是料事如神了。這是三國誌的記載,但是三國誌郭嘉傳少說了一點,就是他說這話的時間。在後漢書袁紹傳中,就記載了曹操攻鄴城不利,郭嘉才說了這些話的。他要是洞察人心,早幹什麼去了。說這些也不過是讓曹操有個台階下,撤兵撤的光榮一點,好聽一點罷了。這算不算是弄臣行徑?
算死孫策,連裴鬆之都看不過去了,評價說是偶合,也就是人品好。其實曹操因為他的話,就沒有防守孫策了嗎?要真這樣,曹操就不用去當軍閥,每天去道觀裏燒香算了。曹仁可是一直混在南麵的,更重要的是孫策根本就打不過陳登,當然攻不了許都。其實郭嘉說的也沒什麼,要是以色列巴基斯坦的總統總是一個人不帶保鏢出門,我也可以說他活不過一年。
最後就是能支持眾多郭嘉迷的就是曹操的幾句讚賞了。曹操給郭嘉死後上的表文,那是個什麼東西,悼念詞而已,當然撿好的說,能全部當真嗎?一個悼念詞上說“一個偉大的同誌離我們遠去了”,難道這個人就成了偉人了?
再一個就是曹操赤壁之後說的那種話了。那擺明了是用來敲打這些謀士的,跟他們說,不是你老大不行,是你們太廢物了。可事實上,程昱賈詡可都是勸阻過曹操不要南征的,他自己不聽怪誰?難道弄個子虛烏有的郭嘉來,就能改變赤壁之戰了?按照郭嘉那種冒進的風格,說不定輸得更慘呢。
另外,曹操一向說便宜話不要本錢,就是把郭嘉吹上了天,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把荀彧比之張良,把張合比之韓信,說於禁是“古之良將,莫可加焉”等等等等。荀彧還靠點譜,張合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嗎?難道三國前就沒有超過於禁的將領嗎?典型可以看出曹操不過是順口說便宜話而已。沒有道理說評價荀彧張合於禁他們就是誇張,評價郭嘉就是寫實,對不對?
你要是還覺得不行,就幹脆把郭嘉這個人從曹操這裏抹去,看看對曹操的進程有什麼影響?幾乎沒有!
還有一點不充足的證據,曹操要是真的很看得起郭嘉的話,為啥郭嘉一直沒有升官?他來的時候是軍師祭酒,死的時候還是軍師祭酒,幾乎同時的荀彧都已經是尚書令了。諸葛亮也隻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郭嘉的仕途曆程。不要說郭嘉沒有發揮,他幹了十一年,這還叫沒有發揮?按資曆也該升了。
綜上所述,郭嘉有一定的智謀,但主要言語都是在迎合曹操的冒進心理,這樣的人,一個二流謀士,一流弄臣的評價是很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