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隻有天邊零星點綴著幾縷雲彩。
正值盛夏時節,高懸頭頂的太陽孜孜不倦地發出光和熱。
隻可惜這些熱輻射在到達地表的一瞬間就被吸收了:這是一片塗滿白色隔熱塗料的建築群,占地約400公頃,建築內壁則完全由全息影像覆蓋,畫麵甚至會隨著需求實時變換。
這裏是西北戰區的最高軍事學府——喀什軍事學院。
講台上老教授正唾沫橫飛地講解著人類近代發展史,自2191年三戰結束地球聯邦成立以來,人類獲得了寶貴的和平發展期,被稱之為“黃金的三十年”。不僅經濟水平快速恢複至戰前,科技也呈二次元乘方式飛躍發展,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第126號元素“銑”xiǎn(元素符號XIA)元素的發現,而銑聚變產生巨大的能量,則為人類實現星際旅行創造了先決條件。
於是乎,第五次工業革命就這樣轟轟烈烈的爆發了,即“可控核聚變”。
老教授朝著控製光幕點了幾下,“課件”裏的內容便浮現在了眾人眼前,教室四壁突然轉變成了一片漆黑的宇宙,在這片廣袤的深空中,驀地燃起一團別被樣的焰火,那是人類首次到達奧爾特雲內層的太空探測器——超越者號,輕鬆追過了領先它200年發射的前輩旅行者1號。
銑聚變發動機噴射出迷人的粉色尾焰,成為了人類邁入星際文明的重要標誌。
“按理來說這種原子核數量眾多的元素,越容易衰變成其他元素才是,可銑是個例外。”李楓不禁瞥了一眼桌麵立體影像上高達132個核子數的銑元素結構圖喃喃道。
“可事實就是如此,銑的半衰期長達268億年,且能穩定地完成鏈式反應,是相當可貴的存在。”隔著過道,一旁的眼鏡男習慣性地向上推了推鏡框,鏡片裏反射出一抹狡黠。
這是一堂公開課,因此李楓對這個聲音的主人並不熟悉,不過他想必是隔壁1班的學員。
“人類已經尋找到了大洋彼岸的‘穩定島’①了呢。”那個聲音接著笑道。
李楓用餘光打量了一下這個家夥,現在的醫學技術早已能就零風險完成“飛秒”了,可這貨還戴著2個世紀前流行過的黑框眼鏡,就連校服的扣子也要係到最上頭的那顆,但又偏偏不完全給人以書呆子的刻板印像。
“銑的製備和加工完全被映川工業壟斷,相對於銑本身的穩定來說,是相當不穩定的存在。”在大一統的時代裏,李楓對於小日子企業的憂慮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銑的製造可不比斯諾克裏白球撞擊彩球那樣簡單,那可是隻有在核爆那種極端高溫高壓環境下的產物。不過至今仍有不少學者相信銑是‘神’創造的,因為它的出現,就像神的恩典。”眼鏡男對於銑侃侃而談,完全是出自他下意識地回答。
“是啊,恩典。”李楓側過身,將胳膊搭在座椅扶手上,“核戰爭殺死了一半的人類,卻又讓人類在核廢墟中發現了銑。”
他對於這種打一巴掌給一顆糖式的恩典毫無好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嘛~”眼鏡男的笑容依舊溫和。
而現實往往比小說更加魔幻,人類不僅發現了它,還在短短幾年間實現了可利用化,不得不說人類實在是太幸運了。
“那神可真不是個東西!”李楓暗罵一聲,坐正身子,他可不相信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種鬼話。
兩人的隔空對話,引得老教授十分不滿,但在瞥見坐在最後排聽課的幹瘦老頭後,也隻是選擇輕咳了一聲...
鏡頭一轉,畫麵來到了一片鬱鬱蔥蔥的竹林中,四周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色,比起現實世界的酷熱,待在這樣的場景下似乎能讓人清涼不少。
有幾個學生已經開了小差,因為自適應背景中徐徐走來一隻叫做“熊貓”的生物,在眾目睽睽下以一個“葛優躺”的姿勢,臥在一片竹叢中,挑剔地剝去竹筍的外層,對著最鮮嫩多汁的地方大嚼特嚼起來。
可惜這種生物已經被科學家宣告功能性滅絕了,僅存一隻在華夏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裏,礙於年齡較大,已經失去了繁育能力。
就在一個女學員終於忍不住伸手“擼貓”的時候,一架F99戰略轟炸機(28代戰機)從近地軌道投下一顆120萬噸當量的核彈,這枚核彈頭在距地表800米的高空引爆,一陣耀眼的白光過後,畫麵裏一片火海。爆炸產生的初級衝擊波到達地麵後發生反射,與次級衝擊波重疊,形成了比地麵爆破更猛烈的破壞,一片巨大的蘑菇雲升騰而起,即便鏡頭拉遠數十公裏仍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