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最終成佛之前,本質上,一切眾生都是無知的。即使是十地菩薩,可化生為大魔王,行各種不可思議之事,仍然有無知的地方。
不承認自己的徹底無知,就沒有打坐的資格。打坐,本質上就是從無知開始,深入所有無知的層次而成就。你的一切知識,在打坐時都毫無用處,因為那些不過是無知的鬧劇。
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包括一切佛教的知識,你帶著一萬億的經卷,在打坐時也毫無意義。因為那不是你的,和你無關。你相信那些經卷,本質上是出於無知。
無知是有層次的,同一層次的無知就產生爭論,所有的爭論,都來自同一層次的無知。例如,世界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就是來自同一層次的無知,當你超越了這個層次,就根本不存在這個爭論的基礎。
再例如,生命是否是輪回的,無論你說是還是不是並因此而爭論不休,其實都是來自無知。因為不管說是的還是不是的,他們都根本沒有實證輪回的有無,都不過是耳食而已。而當一個修行者,他實證了輪回,當下看著眾生如何出生入死,這樣,輪回的問題就根本不值得去爭論了。關鍵不是輪回的有無,而是如何達到這個實證輪回的層次,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信仰都來自無知,因為無知而有信仰。而實證是不需要信仰的,但所有的實證,其實都是為了深入那更深廣的無知,這是問題關鍵中的關鍵。
一個過來人,知道這無知之路的所有陷阱、機關,因此,在路上留下些記號,給所謂的有緣者。但這終究不是究竟之道,標記甚至又可以成為新的陷阱,因為在無知之下,一切皆被陷阱。
落陷阱、下地獄,這都不能成為退縮的理由,而且,退縮之路上同樣陷阱重重。一個不能下地獄的修行者不配當修行者,其實,任何一個人,在生死輪回中,都無數次下過地獄了,地獄,不過是無知路上的一道風景。
關鍵,要超越這風景;不光是地獄的風景、天堂的風景也要穿越,任何的留戀都不過讓你重陷輪回,隻能勇猛精進,達到不退轉,才有少分的相似。
但即使不退轉,依然在無知之中。隻是,已經達到那無知的中心,不退轉正是退轉之根,必須連根拔起。
編者注:“信”是核心,但不是“信仰”,信證得者得存在,而後去證得,破除“他的證得”得果,進入更核心得“證”,對纏中說禪得“信”,如何建立?可以從俗世界的股票市場入手去修習其中理論,去證得該理論得有效性,而非妄語。而後看其建立得《論語》解釋得”君子“立意,去“信”儒家的聖人之存在,而可以聞見學行儒家之道。而後看禪世界之如來實在,去修無所得,般若波羅蜜多,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