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登基(1 / 1)

弘齊的登基大典在一個冬日。

元和十六年十月廿三,裕親王弘齊奉遺詔於太和殿登基,階下三鳴鞭,群臣行三跪九叩禮。

和他汗阿瑪一樣,他也是少年登基的天子,登基的這一年他僅十六歲。不同的是,他沒有像他汗阿瑪那樣在波詭雲譎中奪取皇位,而是在禮部的安排下,按部就班接受他汗阿瑪為他鋪平的所有道路。

汗阿瑪向來都是一個好皇帝、好阿瑪,弘齊想。

汗阿瑪從沒因為他的母妃而厭惡他,反而把他送到慈寧宮養大,這些年,他寫的每一篇文章、作的每一首詩,汗阿瑪都會看。

那麼,他自然是不可以愧對汗阿瑪的信賴的。

新帝登基,盡管弘齊的生母早逝,且母族在朝中毫無建樹,依然有大臣上奏,為以正禮法,應追封其生母嫻妃烏蘇氏為大行皇後。

元和帝在位堪堪十六載。前八載,他獨寵昭令皇貴妃。後八載,在昭令皇貴妃逝世後,他從未踏足後宮一步,空置後位,以表追思。

這是坊間盛傳的說法。

朝臣皆以為,這位永安帝登基的第一步便是追封皇後。畢竟,昭令皇貴妃至死也僅是皇貴妃,那麼,被昭令皇貴妃壓著數年的嫻妃,她的兒子怎麼甘心生母屈居人下?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弘齊駁回了這封請奏。

翌日早朝,有朝臣不滿,向弘齊發難,坐在上首的年輕帝王耐著性子解釋:“朕之生母早逝,理應追封,無奈大行皇帝曾留下聖旨,烏蘇氏累世不得追封,朕不能忤逆聖意,無奈如此。”

其實追不追封,並不幹朝臣們什麼事,隻是這位新帝這樣薄情獨斷,是一個很不好的信號。

養心殿裏,蘇萬福在替弘齊奉茶。

蘇萬福是元和帝在位時的大太監,弘齊才剛剛登基,元和帝將蘇萬福也留給了他。且他的貼身太監崔玉壽今年才十八歲,還需曆練,實在是堪不起養心殿大太監一職。

“弘齊哥哥——”

弘齊一抬頭便看到濟蘭。

濟蘭是平陽侯的獨女,平陽侯達春是元和帝的哈哈珠子之一,在元和一朝頗為重用,如今達春任職刑部尚書,領文華殿大學士銜。

這位濟蘭格格,是如今京中炙手可熱的人物,都說她與新帝青梅竹馬,且出身尊貴,是最合適的下任國母人選。

弘齊每每聽到這種消息就想樂。

濟蘭是在宮裏長起來的,從小就囂張跋扈,她阿瑪又慣著她,那可真真是一個女魔頭。

且濟蘭和他們的歲數都差不多,元和帝的兩個公主裏,二公主金嬋大她一歲,四公主舒魯小她一歲。幾個阿哥裏,二爺弘升大她三歲,三爺弘善與她同歲,四爺達哈蘇小她三歲,就連歲數最大的弘齊也隻是大了她四歲,差得也不多。

要說青梅竹馬,人人都與濟蘭是青梅竹馬。

“弘齊哥哥,咱們商量個事兒唄——”濟蘭小心翼翼開口,“你看,班布爾、果奇遜他們每日裏讀書騎馬,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多累呀!我特心疼他們,要不您看看,讓太傅給他們放放假什麼的,是不是?”

弘齊睨了濟蘭一眼,“說實話。”

濟蘭驚呼,“這就是實話呀!”

弘齊好整以暇,濟蘭嘟囔了兩句才開口,“誒呀呀,就是我、金嬋、舒魯,我們三個人打葉子牌或者推牌九都缺人,你就隨便把哪個阿哥從上書房放出來就成了嘛。”

弘齊被氣樂了,“你說什麼,讓朕把他們放出去陪你們仨推牌九?金嬋和舒魯怎麼不來找朕呢?她倆也知寒磣是不是?”

說罷又恨鐵不成鋼道:“你都十二了,這眼瞅著年底了,明年你就十三了,出了孝期就十五了,你這性子怎麼嫁人啊?”

濟蘭像是被戳到了軟肋,她瞪了弘齊一眼,“你愛放不放,還有,我嫁不嫁的出去關你什麼事兒,你都十六了你也沒娶著媳婦兒,你歲數可比我大呢,你還是管好你自己吧。”

說罷就氣衝衝的走了。

弘齊哭笑不得,看了看奏折,被這麼一攪和也是批不下去了,“崔玉壽,過來,來。”

崔玉壽笑臉看著弘齊,“萬歲爺有什麼囑咐的?”

“你去跟太傅說一聲,給他們幾個阿哥放放假。以後上書房五日一休,也不必起得那麼早,他們又不是要作文官武將,寫文章是漢臣的事兒,隻是騎馬得精練精練,咱們滿人是馬背上發家,不能忘了本,就這麼說,去告訴太傅吧。”

崔玉壽訕笑著,“您是為了濟蘭格格吧。”

弘齊一挑眉,“看出來了還不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