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見(1 / 1)

2002年,拖著黑長的頭發,帶著稚嫩的圓圓臉蛋,小蘇羽開始了寄宿的中學生活。

她從來沒有離開過家,在那個小小的村子裏麵,常年是她和媽媽相伴生活,媽媽負責照顧她們姐妹的飲食起居,爸爸一直在各個城市為全家的生活忙碌奔波。

在此之前,幾乎沒有離開過村子的小蘇羽,對鎮子的印象,是停留在爸爸的自行車後座上的,遙遠模糊的一份兒時記憶。一個巨大的丘陵地形凹地,人山人海的集市,穿梭而過騎著自行車的一群群大人們。讓人驚歎,也讓人害怕。

小蘇雨生活的村莊,是一個四麵環水的小小壩地。大大的池塘中間,蘇雨奶奶家的三間土坯房拔地而起,正對著大門的是一條長長的堤壩。奶奶家左側挨著堤壩的是蘇雨家的三間土屋,最東邊的是爸爸媽媽的臥室,最西邊的她的房間也兼著雜物間,中間是吃飯和接待來客的堂屋。外麵一件側屋,是廚房。廚房的後麵,一條窄窄的,僅供一人通行的過腳路蜿蜒盤旋在房子的四周,緊挨著水塘,大人們路過的時候要注意靠著牆角走才不會落入水裏,但是對小蘇雨來說,通過這條路後麵開闊的野竹林就是天堂了。

春天,屋後茂盛的竹子會長出許多竹條,細軟的竹條可以做帽子,在竹林裏躲迷藏;夏天,可以冒險去貼著池塘邊的梨樹上摘梨子,找桑葚,采薔薇花,櫻桃樹下驅逐偷吃的小鳥,還能趁著媽媽午睡,卸下高高的門檻,偷偷跟大孩子們一起到池塘的壩頭上去捉清蝦;秋天,屋前屋後層層疊疊的落葉,用鐵絲串起來金黃的落葉串,可以釋意玩火,烤魚;這些野生的樂趣充斥著蘇雨的整個童年,她的眼神和夜間的星空是一樣的,清澈又純粹。

而現在,她離開了家,要獨自麵對生活了。

她從未想過寄宿開始就是痛苦開始的日子。是從什麼時候長大的呢?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好像生活再也沒有清溪流水,小魚小蝦,繁花野果。人與人的相聚,大多數是莽撞的又自我的,隨機匹配的相會,美好的回憶可是並不多得的。

對於蘇羽而言,離開了家,既離開了幼巢,離開了媽媽,又在腦海中劈開了無知的混沌,打開了這個世界的多維畫麵,出現了眾多前所未知的東西,也遇到了許多未曾設想的許多場景。

上學的第一天,她背著大大的包,獨自站在公告欄的板子前認真地找自己的名字,結果是被別人喊出來的:“蘇羽四班第一名啊,我們班第一名來了嗎,是誰啊?”蘇羽聽到別人叫她,不自覺地轉過頭去尋找,卻礙於小小的個子,誰也沒有看到,隻好提起包往教室走去。

進了教室門口,前麵站滿了黑漆漆的人群,送孩子報道的家長和孩子一樣多,蘇羽好不容易提著書包,擠到了教室的後麵找到了個位置,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班裏就連站也站不開了。

“都到齊了嗎,我們點個名吧!”一個年青的聲音響起來,這是誰呢?蘇羽抬起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