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小就是好,哭了一夜就什麼事都沒了,以吳西的冷漠的性格,上了高中有了新同學倒不會引起她太大的關注。父親不在身邊讓她覺得無比自在,拉上簾子就是自己的一小方天地,她愛上了晉江文學城和起點,每天除了上課就窩在這個小天地裏看小說,在別人的故事裏體驗生活,她喜歡看大女主小說,希望跟她們一樣掌控自己的人生。

無波無瀾的學習生活雖然沒什麼驚喜,吳西過的自由自在,每逢周末總以學習任務太重為由不回家,用學生證花2元錢可以坐公交繞小城一周,她總是選一個靠窗的位置,看這個城市的熙熙攘攘,那份熱鬧是她喜歡的,但隻願意圍觀,並不想參與其中。

每周日下午,吳西最不願意回宿舍,蔡焱每次從家回來都大包小包的帶一堆東西,都是她父親送她回來,女生宿舍不方便進,都是送到門口,父女倆再送別一番。

吳西後來一到周日下午就躲出去了,她得不到的父愛,雖然不至於嫉妒,可看著還是會委屈。

學校圖書館後麵有一個特別大的湖,帶著英語課本去湖邊背英語,等到天黑去食堂吃完飯再回去,蔡焱差不多也炫耀完了,洗漱完鑽進自己的小天地,美美的看小說。

日子過的很快,除了寒暑假回去,吳西一直在學校,成績維持在前15名,父親對她刻苦學習這件事還是挺滿意的。

很快到了高二,有天正在上課,門口來了個人,是保安帶進來的,吳西一看是鄰居家的大哥,正發愣,就被叫名字了,她走過去,大哥拉著她說“趕緊跟我回去,已經幫你請好假了”,三步並作兩步拉著她就走,吳西一臉懵圈,等坐到車上了才來得及開口問,大哥滿頭大汗說,先回家再說吧,趕回她們縣直奔縣醫院了。

她被連拖帶拽趕到病床前時,白布蒙著一個人,她顫顫巍巍掀開一角,看到父親毫無生氣的臉,癱倒在地。

後麵的事吳西每次回想起來就跟做夢一樣,隻記得幾個片段,她似乎沒掉一滴淚,有人組織了追悼會,她木然的站著,鞠躬,被人送回家。

父親那一年48歲,她17歲。

有人一直搖晃她,叫她的小名月月,她記得隻有母親這麼叫她,然後一激靈似乎清醒了過來,就看到了母親,瞬間,恐懼、傷心、思念……很多情緒一股腦全都湧上來,她抱著母親痛哭失聲,突然很慶幸母親回來了,語無倫次的說夢到父親死了,她好害怕。

母親頓了一下,摟著吳西繼續拍著她的背,輕聲重複說著沒事了。

三個月後吳西回學校了,她瘦了整整20斤,皮包骨頭。

雖然每天母親都做好吃的,她也都吃了,可還是在瘦。

這三個月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接受父親已經永遠離開她這件事,她怕父親,可她不知道自己原來這麼依賴父親。

她以為她不愛父親,雖然追悼會一滴淚也沒掉,可她緩過勁來以後的這三個月快把淚流幹了。不是大喊大叫的哭,就是默默的發呆,然後莫名其妙的流淚。

她終於明白了那句古言的意思,“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古人誠不欺人。

母親跟吳西說,他哥哥的夭折跟父親有直接關係,哥哥長得特別漂亮,父親喜愛太過,還不到40天就天天抱出去炫耀。

“有一次天氣挺冷的,你爸爸又抱你哥哥要出去,我說天氣冷別出去了,把孩子凍壞了,你爸爸不聽還是抱出去了,晚上就急性肺炎,送醫院搶救,第二天就沒了。你爸一直自責內疚。後來有了你,你笑起來跟你哥哥一摸一樣,可是每次你一笑,你爸爸就跑到外麵去抽煙……你不要怪他,他心裏很苦,第一次當爸爸,他不知道該怎麼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