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對於程旭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天,今天是“先行者號”飛船招募宇航員的日子。
程旭原本不想報名,對於他來說,不出風頭是最好的。但是這次不同,這次他是被迫的。
程旭從小家境貧寒,但他卻十分刻苦,他努力走出了家鄉,走到了世界頂尖學府,成為了一名優秀甚至頂尖的計算機技術天才;但是在學成之後,他毅然決然選擇回鄉。這個時代雖然對於這一類的科學家非常重視,待遇非常高。但同時,工作壓力也很大,基本不能與親人團聚,也沒有休息,日複一日的在研究尖端科學的實際應用。這對於他來說就意味著他要長時間離開心愛的家鄉,離開病重的母親,離開他所一直深深暗戀著的青梅竹馬。因此他放棄了聯合國世界科學院開出的的高待遇,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家鄉,做一名普通人,隱姓埋名,與母親還有這從小到大他熟悉的一切生活在一起。他開了一家小小的電腦維修鋪,主要負責維修軟件上的問題,街坊鄰居都叫好。誰也沒有想到,每天為他們電腦清理病毒或重裝係統的這個稍微帶點邋遢的青年,正是電視報紙裏報道的曾經震驚世界的軟件工程師。
本來生活就這樣平淡的進行著。直到有一天,一場意外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一次體檢中,他母親被確診發現了一種極其罕見的基因疾病。這種病非常難以治愈,需要高昂的費用使用最前沿的納米機器人才有希望進行根治,但失敗幾率仍然很高。為了治療母親的疾病,程旭隻好去找聯合國世界科學院,報名他們的最新研究項目從而醫治母親的疾病;而這個最新的項目就是聯合國世界科學院集結人類全球最新航天力量與多方科研力量的結晶——“先行者號”飛船的首飛探險任務。建造“先行者號”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和技術,這是一艘巨型的宇宙移動堡壘,可以同時容納最多8000人進行遠距離星際航行,最快速度可以達到約20%左右的光速速度,在有人員維護的情況下,設計者預計此飛船可以在沒有外部星球供給的情況下獨立運行封閉生態係統將近20萬年。如果有其它星球補給進行部件更換的話,可以基本實現半永久生態循環。
“先行者號”飛船的任務十分簡單,就是從全人類的報名當中由中等到精英選出8000名“代表”,乘坐著“先行者”號飛船飛往離地球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進行星際探險與考察,並在該星係停留十年後返回地球,以此來驗證該飛船的遠距離航行能力和生態循環係統,為以後人類大規模建造類似宇宙飛船做技術上的考量。
按理來說,這種世界級別的先進宇宙飛船,還是人類的第一艘可以跨星際航行的宇宙飛船,理論上來說應該拿來做更重要的事情,在日後技術完全成熟後再用來進行宇宙航行,但是這次不知道聯合國怎麼想的,一再決定要求將人類的最新文明成果的結晶用來進行星際航行的驗證。
一般來說,可以作為人類首個走出太陽係去到其它星係的人,這種事情應該是大家都所向往的,踴躍報名的。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絕大部分人對該技術都持懷疑態度,又或者認為隻有少部分人去另外一個星係不太安全等,沒有人敢做這個“先行者”。畢竟這是人類首艘宇宙飛船,很多技術上的問題都沒有辦法驗證,有可能有去無回,也有可能在飛船發動機啟動的一開始飛船就因能量過載自動爆炸等種種對於剛剛造出星際飛船根本沒怎麼試驗就直接拿來進行星際航行的世界科學院的疑問。報名的人隻有膽子大的人,膽子小的人根本不敢報名。
程旭與“先行者工程”的總設計師進行了交談,他可以登上“先行者號”並接手眾多的科研工程。但有一點前提是無論在飛船出發前還是出發後,他不希望任何人知道他的身份,並且同時要全心全意的用最新的技術照顧他的母親。經過一番糾纏後,聯合國答應了。
就這樣,程旭從一名由不發達地區走出來的孩子,變成了世界級的軟件工程師,隨後又變成了鄉間的電腦維修工,之後又變成了一名人類文明“先行者”的宇航員。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程旭已經擁有了一名基本的宇航員的素質,其它試訓者同樣。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推移著,通過訓練的報名者們一點一點的被火箭送上飛船。
送宇航員們上天的火箭基本是集中在同一個月發射的,那幾天的人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見無數火箭發動機下噴著巨大的火焰,仿佛要刺破蒼穹一般穿過雲霄,慢慢變小,變成一個小點,隨後消失在浩瀚無垠的天空中。
所有宇航員都被送上飛船後,聯合國又往飛船上多搭載了好幾個不同的物資模塊,這是本來預計航程所需物資的300倍;除此之外,更讓程旭疑惑的一點是,飛船上居然還被送上了將近30億顆基礎農作物的種子,飛船各處也搭載了10萬枚人類目前最先進的超級核武器。目前預測這種核武器的威力僅需一顆就可以將整個亞洲大陸夷為平地;宇航員們和全世界都不知道這到底是為什麼。聯合國的解釋是如果在人類的鄰居星係發現了和地球類似的宜居星球可以將地球的種子播撒過去順便利用種子進行太空實驗。至於搭載超級核武器,則是為了應對路上可能遇到的威脅,畢竟算上加速和減速,完全到達目的地至少也要50年時間,回來又要50年,當他們過去後,地球往過傳輸消息又要將近四年的時間,這中間沒人知道會發生什麼,因此飛船需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