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亂戰,大橋鎮大屠殺(1 / 3)

寧溪守禦千戶所建立於洪武23年,“大橋土民杜回子為亂”,官軍鎮壓後,留軍屯於寧溪,在縣城以南約四十裏,從桃花坪到寧溪所,不到五十裏的路程。寧溪所城牆西北高6米,東南高5米。城牆上砌有牆垛306個,周圍群山環抱,西枕三峰石,南望古秦嶠道南風坳,舜水繞城南向北流去,有“湘之屏藩,西粵之鑰匙”之稱。

羅岩軍夜半行軍,五個小時後,大約於清晨七點光景突襲而至,毫無防備的寧溪所當即失陷。千戶張開世直到被俘,被強行帶到羅岩麵前,才醒悟千戶所被土匪攻破的事實。

張開世很有骨氣,被帶到羅岩麵前後,破口大罵不休,一心尋死。羅岩命令把他的家人一個個帶到他麵前,他罵一句,羅岩命令殺一個,老弱婦孺、妻子兒女,張開世一家六十八口,被殺的隻剩下最後一個兒子,張開世終於精神崩潰,痛哭流涕,呼天搶地不止。

張開世被帶走後,羅岩命令把寧溪所被俘的百戶、總旗帶過來,讓他們各自出去,向麻田營、大橋鎮巡司、縣城求援,若是不能帶來援軍,就殺光他們的家人。

大橋鎮巡司距離寧溪所不到十裏,坐落於九嶷山中,實際是成氏瑤寨的世官,在瑤民中頗有號召力,能集結的兵力不在寧溪所之下,戰鬥力雖然很差,但關係涉及到漢瑤矛盾,處理起來頗為麻煩。

嘉靖年間,因為營兵侵吞瑤民的土地,當地一度爆發“反奪地、求生存”的瑤民起義,千戶所與之在沙子嶺一帶交戰半年,互有勝負,最後依靠誘捕起義首領,才最終平息了禍端。

即便如此,相較以前的朝代,明朝通過“不征之國”之類的“祖訓”,維持靜態邊界,苗、瑤等族對朝廷的感情空前高漲,雖然難免衝突,卻沒有唐、宋的頻繁和激烈,故而明亡以後,苗瑤等族仍有祭奠明太祖皇帝的傳統。

羅岩攻陷寧溪所後,不僅擔心激發漢瑤矛盾,也擔心官府征召瑤兵,兩族間的戰爭不同於傳統的爭霸,不以攻城略地為結束,卻以相互毀滅為手段,一旦打起來沒玩沒了,直到一方無法承受徹底投降為止。

成尚福接見了求援的總旗,立刻征召瑤兵,不過,未等軍隊準備好,他的暗探帶來消息:寧溪所已經被匪軍攻破了。總旗苦苦哀求,成尚福不疑總旗的目的,卻不願帶著族民冒險,執意要探查賊勢,等待聚集其它各寨的瑤兵。痛苦的總旗擔心家人遭到屠戮,同時認為匪軍倉促攻占寧溪所,來不及布置防禦,最後以自殺相逼,成尚福終於被感動了。

麻田營的陳百戶根本不相信寧溪所遭到匪軍進攻,認為這是一個拙劣的玩笑,好酒好菜地招待求援的百戶,實際把這個可憐的總旗軟禁了起來。陳氏吃過羅岩的虧,對於羅岩三個月來的擴張了解頗多,這樣的凶人突然攻打寧溪所,陳百戶打定主意,探聽虛實後再出兵!發現寧溪所早已失陷,陳百戶除了立刻召集麻田營,也緊急向周邊的豪族求援!

藍山縣令林德仁接到求援請求,第一時間下令衙役把求援的百戶打出去,自個趕緊下令奴仆收拾金銀細軟,準備逃命。林德仁是河南人,北方大地流寇肆虐,朝廷無力鎮壓,湖廣兵力空虛,這樣的情報他知道的一清二楚。土匪不攻打縣城,卻首先攻打寧溪守禦千戶所,這哪是一般的盜匪,這是旗幟鮮明的造反!

羅岩坐鎮千戶所,從早上等到晚上,才得到確切情報:大橋鎮巡司帶著五百多瑤兵,在大橋鎮跟王氏的族丁會合,暫時駐紮了下來。

“大當家,今晚偷襲去吧。”黃三嚐到了偷襲的甜頭,立刻向羅岩建議。

“不,現在是正名的時候,必須堂堂正正地擊敗官軍,打出我們的威名!有了這個威名,以後征兵、收保護費,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血腥、殘酷的手段,畢竟有幹天和。”

隊長們聽到羅岩大話炎炎地說著“有幹天和”的話,不由地想起了不久前殺掉的張開世全家,上到七八十歲的老奶奶,下到三四歲的小娃娃,這位“仁慈”的當家可是殺的毫不手軟!

張家魚肉地方,很多人死有餘辜,其中包括虐殺過三個丫鬟的千金小姐,但其中也有不少人無辜,尤其是幾個不諳世事的小孩。羅岩當著張開世的麵殺人,本來的目的是立威,但不識相的張開世的倔強,卻讓羅岩下不來台,殺到後來氣惱了,最終沒有收住手。

把張家人的屍骨丟到門外,遭受戕害的軍戶、佃戶翻找屍體,尋找仇人,用石頭、木棒將屍體砸得支離破碎,其中的瘋狂景象,讓羅岩膽戰心驚,鼓動民眾的演說詞懶得說了。

晚上羅岩躺在床上,回憶著今天他下令屠殺的六十八口,回憶著軍戶、佃戶的瘋狂報複,心裏涼瑟瑟的,仿佛無數的冤魂在他身邊環繞,陰魂不散。野丫頭王芯身體矯健,完全跟得上行軍,平時在羅岩的寵幸下,蹦蹦跳跳飛揚跳脫,把一個十七八歲少女的活潑性子展現的淋漓盡致,此刻被羅岩摟在懷裏,卻是出奇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