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城仰天河的傳說(1 / 2)

“哐當,哐當”地聲響漸漸停止,一輛自泉城出發的綠皮火車,慢慢地駛進青城的老火車站。

“到站咯”。陳序心裏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每次坐火車,對陳序來說,都是一場“遠行”的體驗,即使這幾年,陳序來來回回隻坐過從青城到泉城的火車。

三年前,陳序從青城九中考入泉城的東山大學,第一次坐上前往泉城的火車,內心的激動與興奮之情仍然記憶猶新。

一直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從小就對遠行就有一種特殊的“向往”,火車就像這種“向往”的載體,,那悠長的汽笛聲,那哐當哐當的聲音,那沿途的美景,承載著農村孩子遠行的夢。

青城到泉城的路途很短,隻有區區一百多公裏,這輛綠皮火車隻是過路車。

陳序走出車廂,喧鬧的站台上站滿了等待上車的旅客以及送他們上車的親友。

在陳序眼裏,火車站台更像是滄桑的老者,見證著一幕幕的悲歡離合。親人,情侶,演繹著那種離別時的依依不舍,那種久別相見時的喜悅之情。

這次暑假回來,陳序有自己的計劃,主要是想證明下自己大學所報的專業是“有錢途的”,更為了搞清楚一直追隨著自己的“夢”。

青城作為古代九州之一的核心地區,是一座充滿文化底蘊的曆史名城。

東山大學的曆史專業更是全國數的上號的院係。

陳序當年報專業的時候,經過“深思熟慮”的,最終選擇了曆史專業,放棄了考古專業。

隻是選報經曆頗為曲折,主要是家裏人都看不明白這個專業的“錢途”在哪裏。

好不容易考個好大學,卻選這麼個專業,難免讓人費勁,尤其是在閉塞的農村地區,更顯的異類。

高中班主任也對陳序選的專業頗為不解,雖說東山省的曆史係在全國也算前幾名,但是這類的專業就業方向太窄了,除去教研工作外,幾乎想不出其他的出路。

當然,進入教師行業也是一種選擇,但是班主任不認為回到學校“熬資曆”是一種好的選擇。因為他清楚,能上大學對於農村娃來說有多不容易,報考的專業永遠是把以後的就業作為第一參考,“理想”的成本太高了,“不適合”這裏的孩子。

但是看到陳序的堅持,隻能頗為惋惜地說:你的分數雖然不是很高,但是足夠選一個更好的專業。

現實的情況就是如此,“好”與“壞”區分在於畢業以後能不能找一份體麵或賺錢的工作。

專業選擇的另外的壓力來自陳序的父母,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從沒有離開過這片土地,以為學這曆史類專業以後隻能當個老師。

不過最終陳序還是說服了他倆,即使最後也沒理解陳序理由,陳父還是語重心長的拍拍陳序的肩膀說:按你想的選吧,隻要你喜歡,隻要能離開這片土地。

陳序明白陳父的意思,農村的生活太苦了,即使這幾年城市經濟的發展反哺到了農村地區,農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也遠不如城市輕鬆。

“上學是農村孩子唯一的出路”,這句話一直貫穿陳序的學習生涯。

陳序對這句話也深信不疑,後來到泉城學習的幾年,讓陳序明白了對這句話更準確的含義:學習雖然不是農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卻是最好的出路。

走出火車站,陳序沒有停留,直接坐上回家的城鄉公交車。

出了老市區,公交車沿著仰天河河堤公路慢慢的行駛著,公路兩側種滿了柳樹,聽著蟬鳴鳥語,讓炎熱的夏天多了一絲清爽的涼意。

這裏的城鄉公交車行駛的速度很慢,不像城市裏的公交車,有固定的停靠站點。城鄉公交車沿途需要時不時的停下來,接送上下車的乘客,更像是一輛沿著仰天河堤行走的觀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