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天幕之人還真是對這計劃生育念念不忘,真有如此重要?朕無法相信!
劉邦:大漢如今人口比秦朝還少許多,別說無人想執行,就算有也朕不能允許,大漢如今是百廢待興,萬不可缺人!
各朝皇帝都不同意這個想法,人口在他們看來是國家的根本,計劃生育不是在自毀長城嗎?
{由於還沒有紙,隻能先搞曲轅犁和煉鐵技術。
曲轅犁是唐朝的江東人發明的,全犁構造分三部分,即犁頭,包括犁鏵、犁壁;犁底,包括犁底、壓鏵;犁身包括犁轅、犁梢、犁箭等。
相比以前的耕犁,它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是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畜力。}
還未有曲轅犁的朝代,各百姓和皇帝都希望張公距別躺著了,趕緊用手機播放一下曲轅犁相關的視頻。
張公距此時也有些記不起曲轅犁的樣子,他趕忙用手機搜了一下曲轅犁的圖片,看了十幾秒後又關上手機,心滿意足地閉上眼睛接著胡思亂想。
這些得償所願的百姓和朝廷人員,紛紛大喜過望,找趁手的東西趕忙記下形狀。對照天幕所顯現的圖片,或是吩咐手下,或是自己親自動手畫下來。
{想要搞工業化,材料無疑是重中之重。想要做蒸汽機和電機,最重要提升的就是提高冶鐵技術。
但是冶鐵技術是成體係的,一個人除非有係統或金手指,否則帶來的改變終究有限,就算知道方法也會被材料卡住。
看看煉鋼技術發展的簡史,長長見識也可以。}
張公距在眼睛緩和好一些後,又拿起手機打開zh搜索文章:
《明代煉焦和煉鋼技術——明代能做出淬火彈簧鋼板甲嗎?》
(【】為視頻或文章等內容)
【由於明朝長期的濫砍濫伐,北方地區的森林被破壞嚴重,缺乏優質木炭煉鋼。
明朝煤礦產業繁榮,因而使得燒煤煉鋼成為北方的主流冶鐵工藝。
煤中的雜質,尤其是硫,會導致鋼材變脆,用來造火炮、兵器或者護甲都是不堪用的,大多是用來做民間的一般工具。
宋元時,z國已掌握煉焦技術並使用焦炭,各地叫法不同,但都必須“以其質之受煉與否”為準。
用煤煉焦,應“將煤揀淨”或“搗碎過篩”,清除煤中雜質後,方可裝煉焦爐燒煉。
土法煉焦就是把煤堆在爐子裏燒,和燒炭區別不大。
因為焦炭中仍含有硫、矽等元素,一般來說焦煉生鐵還有1%的含矽量,鐵質還是不如木炭冶煉的。】
{大秦時,山西的大型露天煤礦應該還沒有大規模開采,秦時位置應該在雁門郡平城縣。}
不知這座煤礦的各朝皇帝,紛紛加派人手去尋找,煉鐵在軍事上是大事,不管暫時有無用處,有任何改變都要提前做好準備。
即便暫時煉出來的鐵器質量不行,但如果鐵產量足夠的話,用在農具上幫助百姓開墾田地也不錯。
【煉鋼首先要煉鐵,用耐火磚砌出高爐,將鐵礦石、燃料(木炭或煤或者焦)、溶劑(石灰石、白雲石、菱鎂礦等)從高爐上方料口倒入,經過反應,生鐵(碳含量高於2.11%)從下方出鐵口流出。
然後用炒鋼法製中低碳鋼或者熟鐵,將高爐出來的鐵水倒入炒鋼池中,撒入鐵礦粉攪拌,令生鐵中的炭和其他雜質氧化。
明朝還發明了“雙聯法”,即煉鐵和炒鋼同時進行,加強了生產效率。
倘若炒鋼時間足夠,製得熟鐵純度可以很高。古代所謂的“熟鐵”,含碳量很不穩定。有可能是因為使用柳木棍攪拌導致的,改用鐵棍攪拌,應該就可以得到強度高的低碳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