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1 / 2)

無為當地有寺僧和婦人通奸,被一個小孩撞見,僧人就殺掉了小孩。後來事情敗露,僧人知道以自己的罪過肯定會被判死刑,就胡亂的招供說和三十多個女子都有奸情。曹氏女的家和寺廟離得很近,僧人知道她,所以也連她一塊誣告了。州吏把這些被誣告的婦人都抓起來準備審問。這天開堂之後,曹氏女忽然站出來,神色自若,說願意和僧人對質。州官就帶和尚上來指認。和尚上堂後指著曹氏女說:“你不是曹家的女兒嗎?我和你最為親近了!”曹氏女說:“既然如此,我身體有一些特別的地方,你應該知道呀。”和尚支支吾吾說不上來。曹氏女堅持請女官檢查,原來她的小腹上有很大一塊痣。州官這才知道僧人是胡說的,就好言安慰曹氏女回家。曹氏女長歎一聲說:“我之所以來到堂上,不是不要臉麵不怕羞恥,是想保全其餘三十多個人呀!現在已經真相大白,我已經是一個廢人了,還活著幹什麼?不如死了,讓你們這些昏聵殘暴的官吏心生愧懼來得痛快!”說完,自刎在大堂上。

大清的風塵

清軍入關以後,從順治三年開始,清廷明令禁娼,所有官辦妓院一律取締,沿襲近千年的教坊製度被廢除。史書記載當時“順治十六年裁革女樂後,京師教坊司並無女子。”至康熙初年,各省官妓幾乎絕跡。例如,在明朝娼妓最盛的揚州,原來府僚百姓春節看花燈時,需要“由妓女陪同引導,而後侍宴陪酒”,但在清初,江南人民賞花燈傳統被嚴厲禁止。

雍正年間,麵對又有所抬頭的精神汙染,政府又詔令廢除官妓,“雍正三年律例館奏準:現在各省都沒有官方的樂工、妓院了。”在此期間,雍正還幹了一件好事,就是恢複了明代“賤民”的合法身份,資料記載,“紹興地方的人們在靖難之後抗命的,子女都被發配到山西等地的樂戶,幾百年來一直沿用這種製度沒有變革過,現在皇帝去掉他們的樂籍改為良民,這些人無不痛哭流涕,感謝皇恩。”

到了乾隆朝,中國的教坊“樂籍”製度被消滅,滿清坐穩了江山,於是對掃黃也就不大熱衷了,娼寮、妓院也開始了重新的繁榮,並一直發展到百多年後的太平天國禁娼。

太平天國設有女營,其中的女兵大致就是營妓,但僅供那些農民領袖淫玩。而這些領袖為了顯示自己的革命性,對老百姓卻管得很嚴。在太平天國天朝攻占的城市,“當娼妓的人全家剿滅,明知故犯的斬首!”太平天國隻準單身婦女有兩種生活方式:要麼結婚,要麼入姊妹館,(許多大城中都設有姊妹館,由專人監管),違者處以死刑。由於采取了這些嚴厲的措施,在太平軍所占領的東南各城中,在曆來花事最盛、豔名遠揚的南京、揚州、蘇州等地,娼妓完全絕跡。

1864年,曾國藩攻滅太平天國,當時的江南一片焦土,百廢待興,如何振興戰後江南,是擺在曾國藩麵前的難題。為了繁榮和發展城市經濟,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曾國藩,卻不顧常理。首先在南京發布弛娼令,並親自提倡設立了六家妓院。於是六家公開營業,招納四方遊女,構築水榭花台,燈火簫鼓,震炫一時,江南又呈現出太平盛世。曾國藩還幾次與幕僚、賓客遊覽,召妓歌舞助興,以身作則鼓勵消費,於是娼妓業很快地在江、浙地區向外地蔓延恢複。短短十年,戰後一片廢墟的江南,舊貌盡複。以前中國曆朝戰亂後,戰亂地一蹶不振的局麵罕見地沒有出現。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是我國西部曆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

進入清代,雲南外運貨物總量大增,除了每年要運輸京銅六百多萬斤以外,茶、鹽等雲南特產也是各路馬幫馱運的主要貨物。馬幫運輸業進入了鼎盛時期,茶馬古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史料記載,清代從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薩的距離為5916裏,而從雲南普洱府到拉薩的距離則為7019裏,中間有一百多個驛站。如果再加上從拉薩到尼泊爾、印度等地的裏程,茶馬古道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萬裏之遙”。

從自然條件來看,茶馬古道滇藏線最為艱難。通道皆位於崇山峻嶺之中,雨季氣候炎熱,瘟疫等各種疾病流行,人和騾馬都極易染病,所以,商隊通常是在每年5月雨季到來之前通過雲南西南部地區。而從滇西北進入西藏地區,行走更為不便,夏有螞蟥之害,冬有大雪封山。即使在天氣好的情況下,馬幫馱隊也步履艱難,有的通道極為狹窄,寬不及尺,左邊是絕壁,右邊是深淵。由於道路狀況較差,沿途缺乏供給,加之路途遙遠,人馬容易困乏,因而經常出現人亡馬死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