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又把上午提到的各種負麵效應簡單的說了一遍,黃磊就換了稿子開始講解後世比較成熟的生態農業來。
其實生態農業的部分成果已經被研究了出來。國外更是發展了幾十年,而國內也有一些成果。比如如稻田養魚、養萍,林糧、林果、林藥間作的主體農業模式,農、林、牧結合,糧、桑、漁結合,種、養。但是這些都是零零碎快。都是某一方麵的成果,還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循環概念,一個能把更多的包含進去的體係。
而黃磊就用生態循環的概念將這些東西都串了起來,形成一個農業自身的生態循環。比較粗略的介紹了一番農業的生態概念,然後又用農業生態的概念把各種人類可能需要的食物包含進去。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農業體係。
將大田與林、牧、副、漁業,藥,甚至朝氣,能源,風力,等包含進去,當然到了不同地域有些所包含的東西就沒有太多的價值,也沒有資源進行配合,就可以將他們去掉甚至替換,這些都是要到實際中去實驗的東西。
這個也算是經驗——理論——推廣應用的體係了。
在這個循環裏麵不需要人類太多的幹預、更別提農藥,化肥了。這一理論雖然超前,但多是經驗的總結,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還算適應自己的身份,不會引起太多的懷疑,這也是黃磊選擇這方麵的原因。
不過更深層的原因卻是黃磊不打算再去吃哪些被汙染過的東西,甚至有可能的話還要依靠這種模式來限製一些高汙染的工廠、企業的發展。
可以考慮用地價來平衡農業上麵的虧損。以往的城市地價都被銀行,政府,開發商取得。而銀行與政府基本上能得到房地產企業鏈條的70%利潤。現在及早的圈地,起碼可以拿出30-50%的利潤來貼補農業。這才是黃磊的真實想法。
到了下午就比上午熱鬧多了,上午都是黃磊一人將一些搜集來駭人聽聞的信息集中的進行轟炸,下午就涉及到具體的經驗總結以及推廣,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問題,所以很多學生都有了發言的餘地,紛紛把自己的疑問講了出來,聽到自己懂得,就說兩句,聽到不懂得就說這也是自己打算研究的問題。
鬧鬧騰騰的一個下午,一個小小的報告會講了將近一天。講台旁邊都放了三個學生自發提來的水壺方便黃磊取水喝。實在是口幹舌燥。單是自己討論有所得而記錄的東西都有了十幾張紙。看來閉門造車進步的有點慢,這個教學相長一樣,交流才是最快的進步方法。
黃磊看了天色實在晚了,就停下了交流,在黑板上麵寫下一些簡單的聯係方式,希望有人能聯係自己。將文檔歸攏放進包裏,宣布演講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