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阿倫森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它描述了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對他人的情感評價和態度如何隨著自我價值的改變而發生改變。這一現象是由心理學家阿倫森和他的同事們在1960年代發現的。
阿倫森效應是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阿倫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認為,人們大都喜歡那些對自己表示讚賞的態度或行為不斷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態度或行為不斷減少的人或事。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從倍加褒獎到小的讚賞乃至不再讚揚,這種遞減會導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較平靜地加以承受。然而,繼之不被褒獎反被貶低,挫折感會陡然增大,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遞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悅及心理反感的。
二、實驗心理學
在阿倫森的一項經典實驗中,他讓參與者進行一係列的任務,並在此過程中給予他們不同程度的獎勵和讚揚。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者對他們的任務表現感到越來越滿意,但是當他們得知自己的表現不如其他參與者時,他們的滿意度會下降。這種現象在其他實驗中也得到了驗證,表明人們對自己的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是一致的。
三、社會心理學
阿倫森效應也可以解釋社會心理學中的一些現象,例如群體壓力和從眾現象。當一個人在群體中表現出不同於群體的觀點或行為時,群體可能會對這個人產生負麵的評價,即使這個人的觀點或行為是正確的。這種壓力可以導致人們放棄自己的觀點或行為,以符合群體的期望。
四、行為心理學
行為心理學與阿倫森效應也有關。人們往往會根據他人的行為來推斷他人的性格和品質。例如,如果一個人經常表現出積極的行為,人們會認為這個人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相反,如果一個人經常表現出消極的行為,人們會認為這個人是一個消極的人,這種推斷是基於人們的經驗和觀察,但有時候也可能會導致誤解和偏見。
五、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是研究人們如何獲取,儲存和使用信息的學科。阿倫森效應也與認知心理學有關。人們往往會對自己的行為和情感進行評價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種自我認知的過程也受到阿倫森效應的影響。例如,當一個人在經曆失敗或挫折時,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懷疑,這可能會導致他們的自信心下降,相反,當一個人經曆成功或降勵時,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感到更加自信。
六、情緒心理學
情緒心理學是研究情感和情緒的學科。阿倫森效應也與情緒心理學有關。人們往往會根據他人的情感和情緒來推斷他人的性格和品質。例如,如果一個人經常表現出憤怒和攻擊性的情感,人們會認為這個人是一個危險的人。相反,如果一個人經常表現出友善和溫暖的情感,人們會認為這個人是一個善良的人。這種推斷是基於人們的經驗和觀察,但有時候也可能會導致誤解和偏見。
七、生理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是研究身體和心理之間的關係的學科。阿倫森效應也與生理心理學有關,人們的身體反應和情感狀態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係。例如,當一個人感到緊張或焦慮時,他們的身體可能會產生一些生理反應,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這些反應可以影響人們的情感狀態和行為表現。
八、心理測量學
心理測量學是研究如何測量人們的心理特征的學科。阿倫森效應也與心理測量學有關。在心理測量中,人們往往會根據一些標準來評估一個人的能力和品質。例如,在智力測驗中,人們會根據一個人的分數來評估他的智力水平。這種評估可能會受到阿倫森效應的影響,導致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和品質的評價發生變化。
九、心理統計學
心理統計學是研究如何使用統計方法來分析和解釋心理數據的學科。阿倫森效應也與心理統計學有關。在心理統計中,人們往往會使用一些統計方法來分析數據和研究因果關係。例如,在實驗研究中,人們會使用隨機分組的方法來控製實驗條件並減少偏見的影響。這種統計方法的使用也可能會受到阿倫森效應的影響,導致實驗結果的不準確性和不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