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安定01(1 / 2)

來到越州後歡沁時常害怕會有人找來,畢竟劉光文就那樣死了,她想劉家的人是不會放棄的。她將當時的情況對常大哥說了,常大哥想了許久說這件事隻能聽天由命,如果再到其它地方去總會留下痕跡。但也讓她不要太擔心,說總覺得楊坤煦不會這樣坐視不理的。盡管常大哥這樣說歡沁的心裏還是有些七上八下的,但是住了幾個月後都不見得有人找來,她的心慢慢的放了下來。

第二日常大哥就帶著平兒去鄉裏說是去登記戶籍和地契,歡沁這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就是她在古代的戶口和房產了,看來真是個大事,本來歡沁還想著要不要她去,可是常大哥說平兒才是這個家的頂梁柱,所以根本不用她這個母親去,讓歡沁哭笑不得。想一想現代的製度,想必是要錢的,歡沁將一張10L麵額的銀票交給了平兒,讓他到鎮上去折換成散碎銀子,畢竟他們需要的現錢應該還是很多的,平兒無言的收了起來。

常大哥和平兒居然是搭著隔壁村民的馬車回來的,馬車上堆滿了各式各樣要用的東西。常大哥招呼著常大嫂和敬兒他們過來幫忙卸下來,說還是平兒想的周到,把家裏要用的東西都買齊全了。等將這些東西都搬進房間堆好,常大哥將兩文錢遞給了那個送他們回來的隔壁村民,說下次一定請他還要幫忙,那個人笑著應了就說還有事就先走了。

到屋裏時平兒將辦好的地契和剩下的銀兩交到歡沁手裏,說是已經在衙門登記了戶籍,讓歡沁放心。歡沁看了看銀兩覺得好像沒花多少銀子,平兒解釋說這鎮子的東西都很便宜,根本沒花什麼錢。緊接著平兒就說:“娘,我想花點錢請村民來將房子修葺一下,舅舅這裏住著他們一家三口已經很擠了,我們還是盡快搬進去。”

看著已經被稱為家裏頂梁柱的半大不小的越長越像她父親的兒子,歡沁一時恍惚仿佛麵前站的是楊坤煦,以前家裏的這些事也是他做主的,無言的咽回將要泛濫的淚水,低著頭對平兒說:“以後這個家都靠你了,你拿主意吧。”

在鄉村請隔壁鄰居幫忙收拾下房子這些根本都不是什麼大事,更何況是一個村子上的,大家夥很多以前都認識常四郎,看著他留下的孤兒寡母多有同情之心,給他們家收拾房子也就特別賣力。

歡沁並不認為人家這是應該的,她來自於現代,那種花錢辦事的心理早已經深深的印在了心裏。

再說了他們以後還要在這個村子上生活的,還有不少事要依仗村上的人。所以在給村民管的兩頓飯上歡沁下了大工夫。鄉村人家不圖什麼一定要做的多精致,但是肉多,尤其是肥肉多則是最受歡迎的。為了做到這點歡沁還特別請常大哥到隔壁村子買了一頭豬回來,每天肉都管夠,讓村民大飽口福了一番。

很快的,歡沁家的房子收拾好了,歡沁特別帶著平兒去了一趟族長家裏,給他們家拿了好大的一塊豬肉,盡管這禮物讓歡沁看來有點可笑,可是常大嫂說鄉村就是這樣的,歡沁隻好讓平兒提著去了族長家。歡沁他們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請族長他老人家給他們挑個黃道吉日替他們主持喬遷之喜。

族長家的小兒子這幾天也在歡沁他們家幫忙幹活來著,對歡沁的手藝和大方念念不忘回家一直嘮叨,所以族長對歡沁的印象也不錯,直誇她不愧是大戶人家出身的。在知道平兒念過書之後更是滿意,對歡沁說一定要讓她好好撫養平兒他們三兄弟,說如果常氏家族能出個秀才或者舉人那是全族人的驕傲。

從村長的口至歡沁得知隔壁村就有個專門教孩子的老秀才,村長的意思是如果可以的話就要平兒繼續學習。看著歡沁有些為難的神色以為歡沁沒有銀錢供平兒讀書,特別說了如果歡沁的日子不好過族裏會出錢供平兒讀書。歡沁當然不可能讓這些貧苦的人來供她的兒子讀書,她覺得說不定她比這村子的人都有錢,她自從穿越到這裏都過的很節省,在王府裏雖然說吃穿差點,但每個月敬兒和誠兒的份例銀子可沒少過,她都托王勇換成交子縫到三個孩子的貼身衣物裏了。她的為難之處不是害怕平兒讀不好,就怕他讀太好了。但是麵對族長的熱情,歡沁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

回家之後歡沁就犯起了嘀咕,這電視上演的都是一旦考中就上大殿上要皇帝來點名次的,這要是平兒考中了可怎麼辦?京城可有不少貴族子弟見過他的。平兒一直不知道他娘為什麼這麼愁,最後歡沁將自己的煩惱與他說了後他放聲大笑。搖頭對歡沁說:“娘,您想太多了,能見到皇帝的學子每年也不過數十個,要經州試、省試、最後才到京城。以我的學問我看最多就是個進士,進士要進京去考,我可以不去,舉人就夠了。”

歡沁才明白過來原來這裏考試也要考好幾次的,大概就相當於現代的小升初,初升高,最後再考大學吧。想起原來學的一篇課文範進中舉歡沁放了心,看來她是多慮了。她問了平兒要不要去讀書,平兒說要去讀,不為別的隻是有個功名在身很多稅都會不收,歡沁這才明白過來為什麼古代人都要去讀書,原來中舉了就可以不用交什麼稅錢了,還能每個月從衙門領些米糧還有1兩銀子,這裏7文錢就能買一石米,算起來讀書還是很劃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