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列寧與蘇維埃俄國之誕生(1 / 1)

弗拉基米爾·伊裏奇·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蘇聯第一代領導人。

列寧出生於辛比爾斯克(現烏裏揚諾夫斯克)一個思想先進的㪍師家庭。原名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列寧自幼好學,會說拉丁語和希臘語,1887年他從辛比爾斯克中學畢業,成績名列第一。同年他的哥哥因謀殺沙皇罪被處死。列寧在喀山大學法律係就讀三個月後,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後又被捕流放。1888年10月列寧回到喀山,研究《資本論》,這為他的革命生涯埋下了種子。次年5月遷居薩馬拉(現古比雪夫),兩年後畢業於彼得堡法律係,通過考試後成為律師。

1895年,列寧前往西歐,與流亡的馬克思主義者接觸,同年歸國領導彼得堡馬克思主義小組,12月因創立“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被捕。1897年2月他被流放西伯利亞,在那裏他結了婚,並繼續革命活動,直到1900年流放期滿。

同年7月,他前往德國慕尼黑,12月同其他馬克思主義者創辦《火星報》。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倫敦召開,討論黨員條件和紀律,他指出“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他堅持建立民主集中製指導下的新型的黨,要有鐵的紀律,托洛茨基等人攻擊列寧黨內獨裁,列寧得到多數支持,稱布爾什維克,少數派稱孟什維克。列寧認為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建立“革命工農民主專政。”

1905年,俄國發生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11月列寧回國,11月至次年8月直接領導革命,1907年12月,列寧再度流亡。1912年初黨的六大在布拉格舉行,孟什維克被清除,布爾什維克成為一個獨立政黨(蘇聯共產黨)。1914年一戰爆發,列寧宣布第二國際已經死亡,號召“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9月他去往瑞士,兩次組織各國反戰社會主義者集會。1917年發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後階段》,分析了戰爭的真正原因。2月俄國革命,沙皇倒台,但臨時政府繼續戰爭,使經濟崩潰。4月列寧回到彼得格勒,提出平分土地和政導控製工商業的政府,布爾什維克受到廣泛支持,他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主張建立無產階級專政。10月20日中央委員會會議召開,通過武裝起義的方案,列寧領導了起義。11月7日十月革命勝利,次日在全俄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上,他宣布巜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當選蘇維埃政府主席。為結束戰爭,他同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該條約使俄國喪失大片領土。1918年列寧遇刺,後康複。1919年成立第三國際。1920年,經過兩年內戰,紅軍消滅白軍,取得革命勝利。次年宣布新經濟政策,1922年斯大林任黨的總書記,權力日益集中,俄羅斯沙文主義蔓廷,列寧身患重病,無力改變現狀,醫生曾取出打進他頸部的兩顆子彈中的一顆,但列寧的健康日益惡化,1923年3月10日起,列寧停止政治活動,1924年1月21日下午6點30分(莫斯科時間),列寧病逝於莫斯科附近的哥爾克村。

列寧執政蘇聯期間雖然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在人生最後兩年裏他未能阻止俄國沙文主義蔓延,建立蘇聯時將其建設成國家聯盟也為蘇聯解體埋下了隱患,但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世界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