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刀盾手大多老弱,見了倭寇奇形怪狀大呼著衝過來,早已膽怯。未等倭寇來到近前,就見領頭的百戶扔下手中大刀大叫著扭頭便跑。原來這百戶是孫毅的一個玩伴,見孫毅做了大官,便孝敬了千兩銀子混入軍中成了朝廷百戶。
這百戶原來隻在應天城中花天酒地,哪裏見過軍陣廝殺?此刻見了倭寇麵容猙獰,來勢洶洶,隻想著逃命,哪還管其他?新興侯見了麵色大變,忙要喝止,就見顧染翻身下馬,將這百戶就地斬殺。顧染再抬頭時,隻見刀盾兵已然爭先恐後逃離——這些刀盾兵自劉同知幾人來到後,成日裏被壓榨,又兼著都是老弱,看到百戶逃了,都下意識的跟著亂了起來。
顧染又連殺幾人,仍止不住潰勢。那被他斬殺的百戶親衛竟然揮刀向他砍來,顧染躲閃間連連揮刀,又殺死三四人,其餘幾人見顧染凶殘,繞路而逃。但此刻陣型早已被前排刀盾兵衝亂,後麵長槍兵弓兵竟然也有潰逃跡象!
倭寇見了一陣歡呼疾跑幾步進入陣中大砍大殺,這些兵丁聽見背後慘叫聲竟不敢回頭迎戰,隻想著逃離此地。場麵愈加混亂!終於,臨時掌管弓兵的百戶見顧染連續殺人,又見前方陣型潰散,也扭頭奔逃。
這名百戶也是孫毅安插進來的親信,見同伴被殺時已然膽寒,開始時尚且強迫自己不敢逃命。這會兒見眾人都在逃跑,倭寇又在大砍大殺,想著不逃命估計難逃一死,逃命說不定還能活著,便棄了部下逃了。可笑這幾十個弓手竟隻每人放了不到一箭就潰散了。新興侯見陣勢已亂,招呼親衛就舍命上前拚殺,以挽頹勢。此時槍陣仍有百餘人未曾潰逃,見主將向前,也都奮勇向前。
倭寇見官軍負隅頑抗,且為數不少,士氣為之一挫。除了那領頭真倭,竟大都慢下了腳步。倭寇本陣之中眾首領也都瞧見,不禁都焦急起來。他們也知手下之人都是何等貨色,殺戮平民潰軍都是個頂個的好手,一旦真的受挫嚴重,扔下他們逃跑是必然的。
這時隻見一個四尺左右,身著吳服(和服的前身,仿中國唐時衣服所製)的倭國人站起來,大喝道:“諸君不必慌亂!吾早已料到今日,早已有所安排。”說罷喚來一名腰挎倭刀的下人,附耳說了幾句。便又坐了回去。(彼時日本人以會說中國話為傲,大部分有身份的都會說中國話)
這倭國人原本是細川政賢的親信,名喚細川三郎。細川政賢敗亡後,帶著其殘餘部眾逃亡海上,逐漸收攏了一些同樣海上流亡的倭國人,近幾年成為極有名氣的一夥倭寇。原本還想著組織人手回去為主上報仇,但見了大明的富庶,早已忘記主上被殺的仇恨。隻想著掠奪財富,日後在大明占一兩個縣城,自立為王。至於以後,這貨也還沒想好。這次侵略也是他牽的頭。
眾首領見他似乎真的有所安排,稍稍放下心來,都放眼看向戰場。隻見倭寇後隊有一隊手持火器的倭國人,此時得了命令,都已點燃火撚,不分敵我,盡皆射擊。亂陣之中不斷有人栽倒,馬上的新興侯自是一些倭寇的射擊目標。
也是新興侯命大,沒被射中,卻也驚出一身冷汗。官軍也是有火銃的,隻是這東西人數太少時不大好用,加之衛中火器大多老化嚴重,有些甚至都是永樂朝所造,因此平日裏他也不操練火銃,哪知今日倭寇竟然有這等火器。早有護衛家將慌了神,見侯爺沒事,拉過侯爺馬韁就要撤離。隻見新興侯翻身下馬,回頭再戰。護衛家將見家主如此,也都轉身跟了上來。可那些倭國火銃兵又發射了一輪,長槍兵中見主將不在馬上,以為新興侯已經陣亡。有人大喊一聲就跑,本來勉強維持的長槍陣營也開始潰逃。
顧染正自隨父親殺敵時,窺見身邊隻剩父親與家中帶來的些許家將親衛,長歎一聲,心知大勢已去,此刻隻能突圍而去,整軍再戰,遂逐漸靠向父親,大喊道:“請父親暫且撤離!”
新興侯哪管那許多,前時梁莊慘遭屠戮,此刻隻想著盡數斬殺眼前倭寇,既為報仇,也為了將功折罪。顧染來到近前,與眾親衛暫時殺散周邊倭寇,也不管父親如何,趁其不備,用刀柄將其擊暈,遣五六名家將護送後撤,自己則領著其他剩下的二十多人斷後。
眾倭寇首領此前見細川三郎不分敵我射殺,心中都是敢怒不敢言。此刻見了官軍長槍陣也已潰散,隻有三四十人尚自抵抗,心中的不快消散了不少。這時有個首領諂媚著說道:“細川首領果然料事如神,有此安排,不怕這夥官軍不滅!”其他首領也紛紛附和。這些倭寇首領也沒想到細川三郎有火器,此刻見了早已有些畏懼。
細川三郎見眾人吹捧,不禁有些飄飄然。他最喜歡的就是看見明國人對他心生畏懼,讓他有一種舒爽的征服感。此刻見眾人都畏畏縮縮,心中大喜,說道:“諸君,此時尚有明國主將被圍陣中!諸君且隨吾斬殺此人!”
眾倭寇首領皆唯唯諾諾應是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