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導氣入玉(1 / 2)

季初心有所悟,看來靈啟必先煉氣。

煉氣是第一道關卡,煉氣先需靜心感知若有若無的盜氣,進而牽引盜氣到玉中,這都需要法門,正是平常道書缺失的部分。

而《弄潮經》中,按照其法門修煉,能聚氣如潮,將其瘋狂導入玉石中,進而可感知魂魄中最神秘的靈!

季初盤坐,正式嚐試修煉!

大約一炷香後。

季初閉緊雙眼,心神之間有了異樣的感覺。

四周黑暗一片,卻有一絲絲白霧漂浮著,隻是數量實在少得可憐,似乎隨時要消散一般。

他心中暗自忖度著。

天地間盜氣的存量多寡與品質,幹係著修道之人感知盜氣的難易程度。

今夜感知到的盜氣如幾縷細細的絲線,而上午盜氣竟如雲霧一般,真是天壤之別!

看來眼見不一定為真,昨日所見大略是表象,雲霧般的盜氣應是不純,可能蘊藉著不少的雜質。

他試著調動呼吸,將空中那幾縷盜氣吞入腹中,可是卻紋絲不動,最終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額間冷汗細密而出,好不容易才將一縷盜氣吸納。

這一絲盜氣在體內流轉一周,身體輕快不少,比昨日大口吞吐還要有效果!

果然如此,季初驗證了盜氣不純的猜想,又想到盜氣對身體的作用,照此看來,盜氣不僅僅是破入靈啟境的關捩,對以後的修煉也大有補益。

此後,他依著法門,小心翼翼的將心神所見的盜氣緩緩挪移進玉佩中,半炷香的時間,盜氣所在的位置才有變動,真是慢如蝸牛爬。

就這一挪移盜氣的的法門,實在匪夷所思,任憑凡人想破頭也無法創出,因為它是憑借著修道人常年打坐參道所蘊養的一絲靈韻,結合玄妙莫測的盜氣,不斷完善打磨而成的,此法門每個步驟構思精妙,環環相扣,終末卻又渾然一體。

法門雖說詳細,卻不夠直白,雲遮霧繞,遠別於世俗文字,不同的人參詳,自有不同見解,甚至南轅北轍,短時間說不出誰對誰錯。

也是,一樣米養百樣人,吃飯尚且如此,修道又何足怪哉。

有些地方,季初思量許久才有所悟,有些地方參悟則隻覺琢磨不透,大致猜測需要修到一定境界方可破開迷霧。

季初相信,這種法門假若毫無根基,沒有任何可參照之物,要從無到有的話,花費的年月不可估量。

季初也是得見此法門,才相信世上竟有這等神妙存在,令人驚歎連連。

不過世上總是少不了天賦異稟之人,再加上如今盜氣噴薄,冥冥之中的變化又遠不止於此,道士們常年打坐修出的靈韻,善種異根有可能半月便得,其中佼佼者更可縮短至三五日。

但不管怎麼說,出世之人總歸是占了先機。

兩個時辰後。

季初周圍的盜氣開始湧動起來,奔向他胸前的玉牌中!

它在晦暗的房間裏漸漸亮起熒光,變得華潤通透,將劉梓浸染得全身光華流轉,恍如神明。

如果修煉《弄潮經》隻有這般景象,它也不會被許高功特意叮囑。季初翻閱後也不會選擇主修弄潮經。

果然,再一個時辰後。

季初身前玉牌如夜空中的流星般璀璨,他凝神屏氣,心似古井,整個人陷入一種奇妙的境地中。

此時在他的感官中,天地間獨餘一人,那就是他自己,他整個人變得十分透明,全身好似虛幻的能量體構成。

看來這就是人的魂魄了。

不過他並沒有因為第一次看到魂魄而大為震驚。

實在是魂中的那些如星子般閃耀的東西太奪人眼球了!

它遍布每一寸,每一粒都是那麼小,卻又散發出如此令人心醉的光芒,那些星芒像透著魂魄中最根本的奧妙,生命的本質。

如果要為它取個名字,那就是“靈”!

季初心裏如此想。

明明並未見過,可就是覺得它本名如此。

此刻,劉梓內心更是前所未有的雀躍,仿似以前都是在迷茫中度過,而猛然有一天撥開雲霧,今日方找到真我!

他心中默念口訣,試圖將魂中的靈攏聚到“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