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買船,海軍係統(1 / 2)

(昨日一整天身心俱疲。回家躺了半天才算恢複七成,爬起來繼續碼字。)

……………………

不過北方如今在海洋貿易上的先天缺陷對黃超的影響卻是不大。一來,他如今勢力單薄,對貿易的胃口還很小。無論是日本某些不遵守幕府規矩,悄悄保留一些海洋走私行為的大名還是朝鮮國的商賈們都不難找到能與自己長期合作,互利互惠的人。

而船舶和船員,則可以直接在係統中兌換。隻要有足夠的資源,根本不用依仗南方的造船業。

有了底氣,黃超便在係統商城中挑選起合適的船隻來。

和那些長矛兵器比起來,一艘船所需要的兌換資源顯然是一個巨額數字。以覺華島大建設後剩下的木材來說,稍大些的帆船也買不起兩艘。

所以,黃超隻能放下一口氣組織起一支龐大貿易船隊的想法,轉而購買了一大一小兩艘帆船,搭配起來使用。

三桅中型運輸船和雙桅長角快船。

當然,在係統中擁有三個桅杆的中型運輸船至少有二十多種,雙桅杆的快船更是多達五六十種。

這對於不太懂得古代帆船的黃超來說是一個足以讓他挑花眼的數字。

不過好在係統和後世的某些購物電商一樣,具有多種多樣的篩選功能。

黃超隻要將那些價格過於昂貴,平均數據不高的型號全部篩去。在剩下的十多種船隻中選擇兩款適用的型號並不算難。

在係統中,黃超選中的這種三桅中型運輸船的設計采取中式硬帆設計。方首方尾,兩頭高翹……有些類似銀錠的形狀。

船長25米,上下共分三層。

最下層裝土石壓倉,但也可以裝載與壓倉土石重量相當的沉重貨物。中間一層用於存貨和水手平日生活起居。

最上層是船尾和船首突出的一層,同樣用於居住。但甲板兩側加高的船舷護牆可以有效的保護甲板上的船員,也可以用於作戰。

因為整船設計的用途便是海洋運輸,所以其整個遠距離航行的適應性好,在不貪心裝載更多貨物的情況下生存空間大,條件較好是這種三桅運輸船的好處。

但在作戰上,這種船上並沒有太多用於戰鬥的設計。

在此時代流行的撞角和炮口全然沒有。

如果真的要裝備遠攻能力,也隻能在最上層船艙的上方加裝少量弩炮。至於更加沉重,還有巨大後坐力的火炮則無法裝備。

總的來說,這種船適用於商業運輸,改裝一下運送移民也還不錯。

但要是用於作戰,基本也隻能說是比普通小帆船強些罷了。

而為保護這艘帆船——至少也得讓自家商船不會在麵對零星的建奴戰船時被動挨打。所以黃超才另外購買了一艘輕型快船為商船保駕護航。

這艘雙桅快船長15米,整體呈魚形,尖底粗龍骨,雖然看上去有些短,但一看便知道結構非常結實。

在船體中心位置是主桅,懸掛著一張大帆。而在前方則是一根短桅杆則懸掛著三角帆用於輔助船舵改變航向。

這樣一來,整艘快船就有了較快的航速和轉向能力。較低的重心更是能支持快船在海麵上做出較為快速的大幅度動作。

船首處則加裝了一根堅硬的包裹著鐵皮的撞角。可以結合快船較快的航速和轉向能力快速接近敵艦,從對方脆弱的側麵直接撞擊敵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