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敵害與食物來源(1 / 2)

年輕的赤狐站在雪坡上眺望遠方,前麵就是北極狼的地盤,除了夏天來到這裏的北極熊之外,他們就是這裏的絕對王者。

居住在平原的北極狼是一群很排外的家夥,即使是同類他們也不會輕易接納,更何況是比他們小的多的赤狐。

一旦闖入他們的領地並被發現,那麼等待他的就隻有死亡,他能夠做的就是盡量不被發現。

他的獵物也是這樣做的,自然界的被捕食者有三種應對方案,一個是硬剛,一個是躲貓貓,一個是看誰跑得快。作為一隻赤狐,他的食物大多都是躲貓貓高手,像什麼帶著雪地迷彩的雷鳥,會躲在雪地裏的鬆雞,在積雪下打洞的老鼠。

一場以生命為賭注的躲貓貓,贏家通吃。

生活在這裏的北極兔塊頭很大,抓到一隻就夠他吃好幾天了,也可以拿來當禮物獲得雌性的青睞。

小親戚北極狐也不是不行。

作為中小型捕食者,他們從不在意食物的來源是什麼,即使是小型親戚他們也不會膈應,就算是同類,在餓急眼的情況下也會食用。

中小型捕食者基本上不挑食,因為他們沒有資格挑食。

不過平日裏蹲起來像個湯圓團子一樣軟糯的北極兔擁有一雙傲人的大長腿,奔跑時速可以達到60公裏每小時,而且耐力還非常好,最高可以持續奔跑45分鍾。

小小一隻的北極兔奔跑速度能與體型是它幾倍的北極狼持平,獅子老虎的速度也不過如此。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麼快的速度?

那自然是為了活著,雪原那麼平坦,視野良好,還沒有遮蔽物供他藏身,天敵還老多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想要活著就隻能全力奔跑,跑得慢的大多都會被淘汰掉。

有人肯定想問:沒有遮蔽物?兔子不會打洞嗎?

哎,北極兔還真不會打洞,事實上,常態穴居的兔子隻有那麼幾種,其中一種就是印象裏最常見的兔子,南歐穴兔屬唯一一個物種,穴兔。

剩下絕大部分的兔子都是不會打洞的,遇到敵害就撒開丫子跑。

隱藏行蹤不被發現是他們要學的第1課,第1課掛科的都進了別人的肚子,或是成了地上的奧利給。

和家養的穴兔不同,野兔的幼崽剛生下來就有毛發能走路,要不了多久就能吃草和奔跑了。

想要捕捉這些雪中精靈可不容易,還是拿旅鼠開刀更合適,這群體長10~18厘米的小耗子不會冬眠,而是沉迷挖掘通道和交配。

旅鼠喜歡群居生活,而且脾氣有些暴躁,雄性之間會打架,弄出來的動靜要比其他齧齒動物要更大一些。

而且他們還有遷徙的習慣,著名的旅鼠自殺事件,其實就是他們在遷徙而已,被無知的人誤以為是自殺,實際上他們會遊泳。

旅鼠:我好端端的遷徙遊個泳,結果卻被無知的兩腳獸誤以為是自殺,這也太晦氣了。

(白色荒野紀錄片裏的旅鼠真的死了,不過不是自殺的,是因為數量太多太集中了,前麵的剛掉下去,後麵的就砸下來了,導致前麵的旅鼠無法上來換氣被淹死了。)

旅鼠就那麼大一點,天敵一大堆,地上有狐狼貂鼬追殺,天上還有鷹鵟雕隼無死角監測,數量一多就被天敵吃了,再說了,小動物怎麼可能會嫌自己生的多。

他們要是會嫌棄自己生的多的話,也就不會有鼠災蝗災什麼事了。

環境穩定食物充足就要繁殖,數量多了食物就不夠吃了,就要擴散,就要遷徙。

一個強勢的物種就像是一杯水,把它倒在地麵上就會自然的向四周擴散。

強勢物種和入侵物種還是有區別的,強勢物種如花豹獅子老虎,他們都是經曆自然磨礪的強者,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會向四周擴散。

強勢物種是憑借著自身的強大或超強適應性才擴散的,入侵物種是被人為帶過去的,他們的擴散不是因為自身太強,而是因為當地生態太弱或者是沒有克製的手段。

隻憑借他們自己是沒辦法擴散的,除了人為帶過去的,還有因為人類活動壓製其天敵導致擴散的,比如郊狼,它是少數幾種人類到來後數量反而增加的野生物種。

還有因為氣候原因導致其擴散的,比如全球變暖讓赤狐北上與北極狐競爭,北極熊南下與棕熊產生混血。

而旅鼠恰好就是一個強勢物種,因為他是倉鼠科旅鼠亞科的,而倉鼠科又是齧齒目的,而齧齒目的成功秘訣就是生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