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規劃人口,遠訪授業(1 / 2)

鄭淩成為了統領,為了管理和發展劍齒聯盟,他首先要求小聚落往重要資源點聚集,合並人口形成大聚落,靠近鄭淩他們的小聚落就和鄭淩他們合並起來,如此將人口聚集,形成可以統一規劃和連點為線的交通網絡。

人口規劃和遷移就花了一周的時間,因為大部分人家當不是很多,直接帶走都沒問題,所以遷移很快就完成了,這些規劃都隻在聯盟內部發布,沒有外人知道,隻不過有些很會審時度勢的人也會自發加入搬遷的隊伍,隻要到時候找機會加入了聯盟也可以分得一杯羹。

鄭淩這裏也是新來了幾十人,那幾十人一看到他們的磚房、田地還有各種設施等等,立刻驚的合不攏嘴,也瞬間確定了加入鄭淩一方是最佳的選擇。

其中的一些狂信者們將鄭淩他們的聚落拍下來大肆宣傳。

“看那!統領會讓我們都過上好日子的!你們隻有羨慕的份!”

“我們不久也能住上屋子了!不支持統領的人是不會有機會的!”

......

由於鄭淩的聚落除了聯盟內部人員外無人知曉,其他人想來也是幹瞪眼。再說了,就算之後聚落被發現,到那時候估計早就發展成村落了,也能很好對付搶劫和偷竊等惡性事件,況且像陳萬金那樣的黑惡團體根本沒有完整的組織,就算真有膽大包天的黑惡團體到了鄭淩這裏作亂,這兒裏三層外三層都是我的人,人比你多,裝備比你好,補給比你多,組織比你強,你拿什麼和我鬥?

到時候鄭淩哪怕自己在家坐著一動不動,隻要發個懸賞這群人就會被當場緝拿,然後等著被處死以息民憤。

鄭淩五人帶著新來的幾十人熟悉環境,同時規劃居住地,鄭淩的磚房到時候也要改造成統領府,同時也作為劍齒部落的標誌建築加強文化歸屬感。

在這之前還是先教新來的居民造房子吧,人太多了,每人都做磚房時間上就來不及,這種情況適宜造木架土房。

鄭淩五人一起向眾人傳授了製作精製石器、弓鑽取火、編織繩索、挖坑窯燒陶等等基礎技術和目前需要的木架土房建造技術。

他們等待眾人自行製作石斧,隨後帶領眾人去林中伐木采草,伐取的木頭和枝葉幹草就各自拿來造屋子,然後指導他們編織樹皮籃子帶他們去挖黏土,這一切做完後才開始正式造屋子。

眾人的屋子在鄭淩對岸,首先和造棚子一樣選定4個點,鄭淩為了好規劃統一都製作3M邊長的正方形,選長直樹幹削尖,在四角挖洞插入作為立柱,然後再取樹幹每隔1M再挖洞插入形成更多立柱,其餘樹幹劈開成條,交叉編織在立柱間成為塗上黏土的木架,頂上和磚房一樣做三角頂,中間架樹幹做成梁,梁上並排綁著密集捆紮的幹草和枝葉,然後從下而上堆疊形成一片片草墊頂,牆麵挖門洞、窗洞、爐洞,然後分別造木門、木窗、壁爐,再做個木架床墊上幹草,剩餘的木儲物架和罐子、灶台等等設施就留給他們自行發揮。

沒過幾天,對岸就造好了一排排新屋,房屋麵對麵建造,中間留了空地當做街道,這樣的一個街道有三列,每列都有兩排屋子麵對麵,很整潔規範,可以稱之為一個村子了。

隨後的幾天,鄭淩他們帶著眾人從事生產,種植作物,采集果子,狩獵動物,紡織布匹。作物成熟得很快,比地球上的作物快一倍不止,要獲得供養這麼多人的食物著實不是難事,不久後村子裏的人都穿上了布衣皮裘,因為需求變大,所以狩獵的獵物不會被浪費,人們幾乎每天都能吃上鮮肉,肉幹的儲量也是肉眼可見的增長,人多了生產力就是強大,食鹽和動物油脂也是裝了好幾大缸完全不怕用完。

鄭淩也是時候走訪各個聚落了,聯盟裏有馬場裏訓馬的好手,這群人被鄭淩召集到他這裏,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來馴服草原上的野馬,馬這種動物最大的特點就是服從性,隻要尋找3歲以上的,一個訓馬好手幾個小時就能牽回來,花一周就能訓到能騎,再花一周就能完全服從。

現在在鄭淩那一側的河岸邊有一個馬棚,用磚頭做了圍欄,上麵是瓦頂,裏麵養著4匹馬,都是從落單馬裏挑出來的3-4歲的好種,馬是金貴的動物,俗話說銅騾,鐵驢,紙糊的馬,馬的胃小,相比其他有蹄動物隻能吃下很少的食物,所以說好馬一食盡粟一石是有說法的,吃的多的馬耐力就越好跑的就快,胃小了所以補充能量要喂食大豆和精糧,他們田裏種的大豆其中一部分就拿來混著嫩草喂馬,要是給那些還在吃果子的人看了,大概會直呼敗家吧。

馬棚的管理人叫趙飛鵬,是個養馬的老漢,手底下都是鄭淩幫忙找到的之前的同事和朋友,至於馬場的老板就沒必要找來了,隻會坐辦公室沒啥用。

趙飛鵬早就被通知了鄭淩今日要開始走訪,於是早早牽了馬在棚子外等著,對他來說養馬是為了完成供養人民群眾的大業,用於傳遞生產技術的事業,趙飛鵬高興還來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