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增強自我意識
第4章
偵察兵的標誌
紅迪網(Reddit)上有一個論壇,我很喜歡,名字叫“我是渾蛋嗎?”。人們在論壇發帖,描述最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矛盾衝突,讓網友評價誰對誰錯。
在2018年的一篇帖子中,一位男士描述了自己的困境1:他和女友戀愛了一年,想讓她和自己一起住。問題是女友養了一隻貓,他不喜歡貓。他希望女友在搬進來之前把貓送走。但是,盡管他已經“非常冷靜和理性地”(他的原話)向她解釋了自己的立場,女友仍然不肯讓步。她說,她和貓不能分開。男士認為女友不講理,於是來到論壇,希望大家支持他。
然而,網友們不支持他。網友們說,寵物對於主人來說極其重要,就算你不喜歡貓,也不能讓別人把貓送人。關於這件事,網友的裁決出奇一致:“是的,你是個渾蛋。”
阻止我們用偵察兵思維來考慮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我們自認為自己的思維模式就是偵察兵思維。某些特征看起來是偵察兵的特征,但實際不是,本章在討論完這些貌似偵察兵的特征後將揭曉真正的偵察兵的標誌。
感覺客觀不等於偵察兵思維
剛才我舉的例子中,紅迪論壇用戶用的詞“非常冷靜和理性地”很能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因為感覺客觀就認為自己是客觀的。我們仔細檢查自己的邏輯,感覺很
合理。我們覺得自己冷靜、公正,沒有發現自己有任何偏見。
但感覺冷靜並不意味著自己公平公正,紅迪論壇用戶的例子恰好證明了這一點。而且,能夠“理性地”解釋自己的觀點,也並不意味著你的觀點就是公平的。人們通常將“理性”解讀為能夠運用有力的論據論證自己的觀點。你的論證對於你來說當然很有說服力,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論證很有說服力。動機性推理就是這麼進行的。
事實上,認為自己理性可能會適得其反。你越認為自己客觀,就越相信自己的直覺和觀點符合事實,也就越不可能質疑自己的觀點。比如,“我很客觀,所以我對槍支管製的觀點一定是對的,那些反對的觀點很不理性”“我很公正,所以如果我認為這個求職者是更好的人選,他一定就是更好的人選”。
2008年,金融家傑弗裏·愛潑斯坦被控性侵未成年少女。幾年後,一名記者在采訪愛潑斯坦的密友、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時提到了這一案件。克勞斯駁斥了這些指控,稱:
作為一名科學家,我總是通過實證來進行判斷。他身邊不乏19~23歲的女性,其他女性我從未見過,所以作為一名科學家,我想無論問題是什麼,我都比別人更信任他。2
這是對經驗主義的踐踏。優秀的科學家並不會因為自己沒有目睹而拒絕相信事實。相比指控愛
潑斯坦的女性或調查取證的警察,克勞斯更信任自己的朋友。這可不是客觀科學。如果你從一開始就認為自己的思考是客觀的,你就會認為自己的結論無懈可擊,可通常事實並非如此。
聰明和博學並非偵察兵的標誌
當有人在臉書上分享一個極其錯誤的觀點時,我們會驚呼:“真是個白癡。”當我們讀到某些流行的偽科學觀點時,我們感歎道:“我想人們不再關心事實和證據了。”關於公眾的“無知崇拜”3和“反智主義”,記者們寫了一些傷感的文章,還出版了一些書,如《直麵真實的美國選民,看看我們到底有多愚蠢》(Just How Stupid Are We? Fag the Truth About the Ameri Voter)。4
這些話似乎暗示,人們認知出現錯誤是因為缺乏知識和推理能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對爭議性話題持有“錯誤的”觀點。如果人們更聰明、更見多識廣,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但真的是這樣嗎?耶魯大學法學教授丹·卡亨調查了美國人的政治觀點及對氣候變化的看法。正如我們預期的那樣,調查結果顯示這兩個方麵高度相關。與保守的共和黨人相比,自由的民主黨人更有可能同意以下說法:“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最近全球變暖主要是由於燃
燒化石燃料等人類活動造成的。”#pageNote#0
到目前為止,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但卡亨還提出了一係列問題來測試受訪者的“科學智力”:有些問題旨在測試推理能力,如:“5台機器5分鍾能製作出5個小部件,100台機器製作出100個小部件需要多長時間?”還有些問題旨在測試基本科學知識,如:“激光通過聚焦聲波產生作用是真的嗎?”“地球大氣大部分由哪種氣體構成,氫氣、氮氣、二氧化碳或氧氣?”按照我們的預測,如果知識和智力能讓人們免受動機性推理的影響,那麼人們對科學知識了解得越多,對科學問題的看法就應該越一致。然而,卡亨的調查結果卻恰恰相反。科學智力水平較低的受訪者,他們的觀點沒有因為政治取向不同而出現兩極分化,相信全球變暖是人為造成的在自由派和保守派中均占33%左右。但隨著科學智力水平的增加,自由派和保守派的觀點出現了分歧。在科學智力水平最高的受訪者中,相信全球變暖是人為造成的在自由派中達到近100%,而在保守派中的比例則下降到20%。5
隨著科學智力的提高,自由派和保守派關於人為引起全球變暖是否具有“確鑿證據”存在分歧。改編自卡亨(2017年),圖8,第1012頁。
關於其他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科學問題,人們的觀點同樣
呈沙漏形分化,比如,政府應該資助幹細胞研究嗎?宇宙是怎麼形成的?人類是從低等動物進化而來的嗎?科學智力最高的人關於這些問題的觀點,因其政治取向不同出現了兩極分化。6
在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科學問題上,如幹細胞研究、宇宙大爆炸和人類進化,人們的知識水平越高,其觀點受政治取向影響越趨於兩極分化。改編自德拉蒙德和菲施霍夫(2017年),圖1,第4頁。
以上關於觀點兩極分化的討論,可能會讓一些讀者認為,真相在我看來永遠在兩個相反觀點的中間。不,我不這麼認為,那屬於人為控製的平衡。對於具體問題,真相可能更靠近左邊或更靠近右邊或位於其他任何地方。總而言之,人們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應該接近真相,達到觀點一致,無論真相在哪裏。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截然相反——人們獲得的信息越多,分歧越大。
這個研究結果至關重要,因為人們常常因為聰明且熟悉某個主題而對自己的推理感到盲目自信。高智商和高學曆在不涉及意識形態的問題上可能會給你帶來優勢,比如解決數學問題或決定投資項目。但一旦涉及意識形態,高智商和高學曆並不能保證你不會受到偏見的影響。
順便提一下,“有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產生偏見嗎?”這個問題本身就帶有意識形態色彩。同樣,研
究偏見的人員自身肯定也有偏見。
幾十年來,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保守派天生比自由派更容易產生偏見,這被稱為“右翼的僵化”理論,即具有某些先天人格特征的人傾向於保守主義,如思想封閉、威權主義、教條主義、害怕變化和創新。這對自由派來說是一個不可抗拒的理論,絕大多數的學校心理谘詢師都是自由派。最近一項對社會心理學家和人格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自由派的心理學家與認為自己是保守派的心理學家的人數比例接近14∶1。7這一調查結果也許與該領域整體傾向接受“右翼的僵化”理論有關,盡管其背後的研究值得懷疑。我們來看幾個經常用於測試某人是否“僵化”的提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