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劍乘風化流螢,事了拂衣藏功名。
莫問江湖東逝水,唯聞玄山劍怒鳴。
…………
太古以來,這天地萬物便皆具有靈氣和力量,而每一種氣和力都可以被名為“器”的東西所保存,而這個“器”大多數時候則指的是具有靈魂的身體。
盤古開天地後,諸天萬界並立,天地原本就是相通的,但大多數時候,因這個與生俱來哦器有所欠缺,常人往往無法超脫於世,去向更高的一個天地。
盤古身軀所化的神州大荒中,除了你我凡人遊走的塵世苦境,還有有九天之上的神界和超脫於世外的仙界,不僅有從不現於世的神秘魔界,亦有靈魂輪回的幽界。
至於生存於這個世界上的妖物和精靈,雖極少出現在普通人的世界,但並不能改變他們在曆史的長河裏,與我們始終如影隨形。
很久以前,當神明的餘威還未散去,人類就以神州大荒主宰的身份走到台前,雖逃不出生老病死的命運,但是對於追求與天地同壽的執念卻從未斷絕。
無數人雖渴望神明的不死不滅,亦向往著仙人的自在逍遙,可是大多數人卻根連無欲無求,追求自然的修行前提,都始終無法做到,又何談“修真成仙”呢?
凡人修仙本就不易,不僅需天賦異稟,根骨清奇,更需有德,無德之人必不得道,即便有德之人,亦需機緣方可知三寶,曆經四天九劫方可知得道法門。
世人雖明知修成正果的希望渺茫,但是麵對與天同壽的欲念太過執著,是故,古往今來的尋仙修道者猶如過江之鯽,而真正窺得法門者已經是鳳毛麟角,更別提成為超凡入聖的無上存在。
昔日軒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廣成子傳其修道三寶,黃帝因有土德,曆時數十載當得三寶法門,而後又曆經數十載的避世修道,方得禦龍飛升。
像身為帝君的黃帝,他本就是天命之子,在十二金仙的引導下,也需要曆經百年方才得道飛升,而那些資質平平,卻又好高騖遠者,怕是窮盡其一生,亦不過泯然眾人矣。
所以,原本散落在神州大荒各處的修仙之人,在看到黃帝的經曆後,便紛紛走到一起,或因理念,亦或是因德行……反正是諸如此類的,他們帶著各自的目的,結立各種同修聯盟,竟然也有了一些成果。
顓頊帝時,因祝融和共工那場震天掣地的戰爭,作為天柱的不周山折斷,天界因此崩毀一角,天河之水攜帶著不周山的火山碎片落向神州大地,地動山搖導致幽都結界破碎,封印的魔氣開始侵染人間,那洪水烈焰更使得生靈塗炭。
麵對濁氣肆意,天崩地裂的局麵,神界與仙界不得不再次出手,媧皇為補天大業而再臨塵世,昆侖仙界和東海神界亦紛紛開啟救世之路。
先是西王母移河西山脈置於幽都之上,又在這幽都山雲頂的雲頂之上,設下名為“十二神天守”封印,派遣昆侖靈獸終日巡查。
帝俊則命座下的荒神蟠龍化作名為“蟠龍脊”的石長城,並在龍首關上安放“離世門”,又命座下司幽設下天元地極鎖。
如此,諸神以為可以方永鎮幽都,卻不想因彼時地動不止,神州大荒出現許多通往幽都的隱秘裂隙,無數妖魔通過裂隙往返於人魔兩界,十二金仙於是奉命出山除魔。
這一日,遊曆於巴蜀大地的廣成子遭逢大地動,而後無數突然出現的妖魔開始屠戮生靈,目睹一切的廣成子不忍生靈塗炭,於是毅然出手,其畢竟是十二金仙之首,實力自然非凡,不過瞬間便彌平魔禍。
殘存的魔首不敵,便紛紛逃往巴蜀以西的群山,廣成子禦劍乘風而起,手持仙劍緊隨著欲逃回幽都的魔首,直至若水以南的玄都山時,方知這些妖魔的出處。
但眼前一幕卻讓廣成子大為震驚,隻見無數妖魔裹挾著從人間掠奪之於往返於此,那名為“萬魔淵”的天坑,其規模之巨,濁氣之盛,不輸於那離世門之後。
廣成子雖貴為“金仙之體”,卻用盡一切辦法都無法進入其中,無奈之下隻得喚出自己的匣中的玉清仙劍,將自己的一身法力盡數灌注其中,想用自損仙體的方式強行將劍仙插入天坑。